何乔远缘何会有这么大的号召力,这恐怕就要从他生平所作所为讲起了。何乔远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出生于泉州郡城的衮绣铺(今市区东街菜巷一带),其族是元至元年间派衍至泉州郡城的,自从五世祖何安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中举并授儒学教谕之职后,家族文风蔚然,声名渐盛。何乔远之父何炯“专精学《易》...
纵横海上的郑芝龙对何乔远很敬重,曾令部下:“如潜兵入城,惟镜山前后十里勿动。” 崇祯二年(1629年),朝廷又起用何乔远为南京工部右侍郎。上任后即上疏建议,开通镇江南湖,连接内河运输。思宗览表后称赞何乔远“老成体国”,命其兼署户、工二部。何乔远又...
何乔远的墓地,据清·道光《晋江县志》记载,位于紫帽山南麓的三十二都金地院,这座明·少司空的陵寝,见证了他家族的荣耀与历史的沧桑。
何乔远早年事迹中,他在万历十四年(1586年)以进士身份进入仕途,先在刑部任主事,后升迁为礼部仪制司郎中。在父亲何炯去世时,他痛哭欲绝,写下《攀木篇》和《泣齿文》,为父守丧期间,他拒绝参加春宫考试,以孝顺母亲。万历丙戌年,他成功考中进士,得到了荆石王公锡爵的推荐。不幸的是,母亲林氏...
何乔远(1558—1631年),字樨孝,号匪莪,晚号镜山,明代杰出的方志史学家,泉州市区东街菜巷人。 何乔远一家是我国少见的方志家族。父何炯,很重视地方文献,是泉州著名学者、教育家,官止教谕,曾编纂《清源文献》。兄何乔迁,万历(1573—1620年)解元,...
万安桥何乔远译文 《万安桥》何乔远 洛阳之桥天下奇,飞虹千丈横江垂。 石梁跨海卧晴霓,坚若金铁不可移。 解析及白话译文: “洛阳之桥天下奇”:“洛阳之桥”就是万安桥啦。“之”在这里就是“的”的意思。整句话就是说万安桥在天下都是很奇特的(东西)。白话就是:万安桥啊,那在全天下都算得上是很稀奇的...
何乔远(1558~1631),字穉孝,或称稚孝,号匪莪,晚号镜山,明·晋江人,是杰出的方志史学家。他博览群书,里居20余年,辑明朝十三代遣事成《名山藏》,又纂《闽书》150卷,颇行于世。何乔远宅在泉州郡城东街莱巷。何乔远性格刚直不阿,在史学上敢于秉笔直书、发表自己独特见解。
何乔远,这位博学多才的学者,热衷于著书立说。他曾编纂了《明史·何乔远》中提及的《名山藏》,这部作品汇集了明朝十三朝的遗闻逸事,尽管引用资料时有偏差,但他在学术界颇具影响力。此外,他还撰写了《释大学》、《释武城》等,对《大诰》、《召诰》、《洛诰》等经典进行了解读。在官职上,他在刑...
何乔远(公元1558年-公元1632年),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今泉州市)人。何乔远从小从父学习传统儒家经典,因为何乔远颇有天资,据说他读书毫不费力,能够过目不忘。何乔远的父亲何炯就是小有名气的著名学者,在文史方面造诣不浅。何乔远本身的天才资质外加父亲的不懈指导,成为了后来何乔远在科举道路上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