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华,男,1962年7月生,山东莒南人,中共党员。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等。 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表示,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现代化模式,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决定了其现代化道路和模式有各自特点,彼此存在种种差别。通过选择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实现了现代化;而中国特有的文化及其传统,也使中国式现代化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现将访...
作者简介 何中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编者按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本土化与中国学术转型”专栏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后,2024 年1 月20 日,济南大学召开“本土化与中国学术转型”专栏建设座谈会,来自清华大学、...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被引频次 3579 成果数 323 H指数 29 G指数 50领域: 哲学 期刊 98.5% 会议 0% 专著 0% 其它 1.5% 总计 323篇 2010年成果数21 2011年被引量218 全部年份 全部类型 全部作者 按时间降序 文明的历史含义及其当代启示 2023 - 何中华 -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0 收藏相...
作者 何中华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现代人,我们必须对古老的智慧保持足够的敬畏。因为古老的智慧有其恒久的历史穿透力,不存在过时与否的问题。 丨古老的智慧具有历史穿透力 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孔子分明说的是“忠恕之道”,但亦可由此而泛指广义之“道”。汉...
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先生曾在《马克思进文庙》一文中,以戏剧化的语言探讨过马克思与孔夫子“相遇”的问题。2021年,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新著《马克思与孔夫子:一个历史的相遇》引发海内外舆论热议。 “马克思与孔夫子在中国的‘相遇’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它的历史必然性。”何中华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
从1987年正式进入山东大学至今,刚好30年的时间,30年中,何中华从一个“半路出家”的学者变成了颇具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并非科班出身的何中华曾笑谈自己的哲学研究是“野路子”,如此一来,其与正统哲学的学术研究自然存在不同。“首先要强调,正统的哲学研究应该是‘学院派’风格,研究者需要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较长...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表示,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现代化模式,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决定了其现代化道路和模式有各自特点,彼此存在种种差别。通过选择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实现了现代化;而中国特有的文化及其传统,也使中国式现代化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作者 何中华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现代人,我们必须对古老的智慧保持足够的敬畏。因为古老的智慧有其恒久的历史穿透力,不存在过时与否的问题。 古老的智慧具有历史穿透力 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孔子分明说的是“忠恕之道”,但亦可由此而泛指广义之“道”。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