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裡,用「三」来表示的名相为数很多。如:「三学」戒定慧,戒为体,定为相,慧为用,彼此互有密切的关联;再如:「三藏」经律论,经为体,律为相,论为用,三者也有互通的意义。现在,我们把佛陀的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和「体相用」合而为一。佛的法身,遍满虚空,充塞法界,这就是佛陀的真如...
近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并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八个字对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作出总结。“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体、相、用是中国古人全面认识事物常用的方法。体,即本体,相即现...
佛陀的三身 🙏佛陀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其实就是"体相用"的和合。法身遍满虚空法界,是"体大";报身万德庄严圆满,是"相大";而千百亿化身,无论是阿弥陀佛、药师佛,还是诸菩萨、罗汉、圣贤,亦或是花草树木等,是"用大"。 心的"体大"、"相大"、"用大" ️心的"体大"指生命本体,是无限的、...
从心理学研究成果来看,一项针对道德行为决策的长期追踪实验表明,那些经过系统道德培养和持续内心反思的个体,在面对复杂的道德情境时,更倾向于依据内心的良知做出决策,并且其行为所展现出的良知之相更能体现良知之体的本质内涵。这一实验结果从实证角度为良知体相用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修行过程中的进阶提供了有力支持。...
体相用是佛家和道家常用的三大范畴,可以用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本质和涵义,在佛教的经律论中,所谓的经为体、律为相、论为用,意指经典是一种体,经典内部的系统规则则是相,而经典内部的哲学观点和教义则是用,在道家的哲学体系中,道为体,法系为相,法术为用,这三大范畴的理论可以被应用到任何事物上,也可以...
在佛教中,“用”是连接“体”和“相”的重要桥梁,因为只有通过实际的作用和功能,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领悟事物的本质。同时,“用”也强调了佛教修行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即要将佛法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实现内心的解脱和觉悟。 四、体相用的关系 在佛教中,“体、相、用”三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
般若的体相用是指当下的显现。体:法身,在法身层面,一切都是智慧显现。 相:报身,在报身层面,成就的是智慧的体现。 用:化身,在化身层面,一切见、修、行、果是智慧的展现。 智慧无所不在,在用上要靠脚下行。 在相上要靠修本尊。 在体上靠体认唯一明点。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体相用】……真如为体,真如...
体相用的哲学含义 1.啥是体相用?这就好比一个苹果!苹果的外形、颜色、大小就是它的“相”,果肉的质地和口感就是它的“体”,而我们吃苹果获得的营养和满足感就是“用”。你想想,要是没了这清晰的区分,咱咋能真正懂一个东西? 2.体相用,听着玄乎,其实简单得很!就说一辆汽车,那酷炫的外观设计是“相”,...
体相用一如的意思 “体相用一如”是佛教哲学中的一个概念,源自《金刚经》中的一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话意味着一切存在都是瞬息即逝的,没有永恒的实体。在这个理念下,“体相用一如”指的是物体的本体、外观和功能都是一致的。 具体来说,体相指的是物体的本体或...
体相用的概念如下:体:指的是因缘果报的产生过程。因缘果报是法的现象过程,也被称为因缘法,它描述了事物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相:指的是果报的显现,即因缘果报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表现。世俗相就是因缘果报的显现,所有现象皆为法,是事物外在的、可以被观察和感知的形态。用:则指依报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