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特征表明该层位存在部分熔融物质,或是矿物晶体结构发生改变。 从全球分布看,低速层并非连续存在,其厚度和位置具有显著地域差异。大陆克拉通下方低速层往往较薄甚至缺失,而在大洋中脊和俯冲带下方则发育得更为明显。在夏威夷等热点火山区域,低速层通常对应着地幔柱的上升通道,其温度比周围地幔物质高出100-200摄氏度...
低速层,相关建筑人士还是比较陌生的,以下就是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低速层的基本资料,具体内容如下:低速层是建筑专业术语中一种地质层的名称,低速层(low velocity zone)又称低速带,是地震P波和S波的传播速度比其上覆和下伏层都低的深部地球物理层。低速层建筑历史:早些时候,低速层专指古...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地壳流模型中,地壳流的发源地的中下地壳并不存在大规模高流体含量的熔融层,不能形成地壳流。因此地壳流要么规模有限,要么发源地位于壳内低速层更为发育的北羌塘。图2 青藏高原低速层沿纬度的分布及估计的速度降幅。(a)低速层的深度及厚度,空心圆圈代表最低速度值的深度;(b)低速层的...
在大陆的地盾地区,地幔低速层通常很薄。大体上由150km向下延伸到200km深处,在东太平洋海隆下面的低速层竟在纵向延伸到达400km深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物质是由200km以下的深度上涌抵达大洋中脊地带,这便突破了任何对于化学不连续面的认识。显然,这与年轻海洋岩石圈的俯冲作用相关。(二)岩相分析 橄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的韩光洁博士、李娟研究员等利用三重震相波形拟合方法对西北太平洋俯冲地区410-km间断面附近速度结构展开了研究,成功探测到了分布在地幔过渡带上方的低速层结构。三重震相的相对到时和振幅差异,包括按照震中距排列后的波列特征点出现位置等,都可以用来有效约束...
华北地区的地壳低速层
解析 软流圈是上地幔中的一个层圈,其深度大约为60—400公里左右,地震波在穿过莫霍面后波速突然增高,但到60—400公里深度区间又有下降,然后逐渐上升至正常。这一低速带即软流圈。由于低速带塑性较大,给其上固体岩石的活动创造了条件,因此,构造地质学家把该低速带叫软流圈。
1)Low velocity layer低速层 1.We analyse amplitude-depth curve and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vewave in cross-borehole low velocity layer.本文研究了井间低速层Love型导波的振幅-深度曲线及传播特征。 2.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formation and occurrence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North China are...
low velocity zone (seismology) is the translation of "低速层" into English. Sample translated sentence: 行政事务处在管理层的指导下并与所有方案协商,确保秘书处的财政资源得到有效管理,并在现有资源范围内执行活动。 ↔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management team and in consultation with all programmes,...
(一)地幔低速层底界面的发现 地幔中主要的地震不连续面为410km和670km,包括过渡区域,加里津(Galitzin)曾于1917年提出,在上地幔中220km深度存在一个界面,在其附近还有一个重要的高速梯度区(即低速层的底部)。关于220km深度的不连续面雷曼早期便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她指出:在北美和欧洲近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