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同于2012-2015年那轮低通胀以“PPI偏低为主”,本轮低通胀问题表现为“CPI、PPI双低”,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带来的CPI偏弱压力较大。核心原因在于,本轮房地产下行周期中,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压力更大、居民杠杆率水平相对更高,收入预期与财富缩水给居民端带来的影响更大。3)从生产端的视角来看,本轮低...
2024年通胀有望向常态化修复,全年较大可能处于低通胀环境。在经济结构转型、新旧动能切换的宏观背景下,价格修复大概率呈现为渐进式过程。对政策端而言,随着促通胀成为政策重心而非制约因素,以及外部制约因素减弱,2024年货币政策空间将进一步打开,货币与财政的协调配合有望增强,加快促进宏观政策的调控效果。风险提示:...
在主要面临压力是通胀持续偏低,而不是通胀偏高的环境下,私人部门的意愿储蓄远大于意愿投资。这意味着政府举债的空间很大,政府举债扩大支出不仅不会威胁到政府信用,而且可以把私人部门不能充分利用的资源给利用起来,可以改善私人部门现金流,对私人部门也是挤入效应。货币政策调整对于走出需求不足也至关重要。今年我国的...
上述数据回落,市场担忧中国经济活动偏冷,可能陷入通缩。多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认为,总体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经济复苏趋势明确。低通胀不等于通货紧缩,不应将低通胀或前期反通胀力量简单视为通货紧缩,中国不存在系统性和可持续的通缩压力。先看低通胀原因。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称,今年以来的CPI...
答:总体来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经济复苏趋势明确。低通胀不等于通货紧缩,不应将低通胀或前期...
二、低通胀的背后:三个显著的“二八”结构性现象。过去10余年来与三个结构性突变相伴相生的,还有三个典型的“二八”结构性现象,即新动能与传统动能在GDP中的比重、出口与内需对GDP的贡献率、60岁以上人口与60岁以下人口比重均在20%:80%左右。正是这些结构性现象,变化慢且稳定,是影响我国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
从全年看,2023年CPI累计同比增长0.2%,低通胀现象明显。王青认为,一方面源于疫情期间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这是当前国内外通胀反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也与2023年疫情“疤痕效应”和房地产低迷导致居民消费信心偏低,消费需求不振,而“猪周期”也处于价格探底阶段,以及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
低通胀的形成通常是由于供需相对平衡,生产成本上升得到控制等因素所致。而通货紧缩往往是由于经济衰退、生产过剩、货币供应量不足等原因引起的。因此,低通胀和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存在本质的不同。对消费者的影响 持续的通货紧缩会导致消费者购买力增强,但同时也会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因为消费者预期未来物价将继续...
解决低通胀难题的启示 应对低通胀的有效措施是宽财政和宽货币的政策组合拳。参考海外历史上几轮通缩与低通胀的案例,使用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可能会面临名义利率低于零的约束并陷入流动性陷阱中;此外,在高债务叠加物价下行的阶段,企业目标由利润最大化转变成债务最小化,此时即便实行宽松货币政策释放流动性也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