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根绝“低价游”却不容易。沈涵指出,相比于十几年前,不法导游会从旅行社处高价“买断”游客后,手段百出地榨取游客价值。如今,部分“低价游”旅行团会明确告知去特产店、小众景点,用低价吸引一些价格敏感且时间宽裕的中老年人,主打一个“你情我愿”。最终,商家精准推销、景点获稳定客源、游客花小钱观光...
据旅游行业人士分析,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不合理低价游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平台的推广机制变相为不合理低价游拓宽了渠道,平台一旦和旅游企业达成合作,就会通过寻找客户获得提成,导致不合理低价游快速蔓延。还有受访专家分析,不合理低价游禁而不止,是因为总有消费者“不信邪”,觉得可以从中占到便宜,不顾旅游产品成...
正值出游高峰,互联网营销号频繁出现“双人出游体重300斤以下,可享受当地景区门票减半优惠”等消息,但各地文旅局辟谣信息发布后,“景区门票优惠与游客体重挂钩”的消息依然在网上流传,还出现了很多新变种,如“双人出游300斤以下可享全程半价”“双人游买一送一”“同一行程内掉秤可赢取活动奖励”“体重管理年特别活...
正值暑期,多地迎来旅游高峰期,不合理低价游乱象随之而来。《法治日报》记者注意到,在上述海南海口某网友发布的视频中,有不少网友评论称自己参加低价游时被强制购物:有人报了“280元琼海到三亚”的旅游团,最后买了2万元鱼油;有人参加“50元旅游团”,花1万多元买了一床蚕丝被;还有人吐槽“低价游成了购物游...
所谓“低价游”,是指旅游经营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经营成本的价格招揽游客的行为,如499元6天5晚云南深度游、348元4天3晚北京游,甚至有商家打着政策补贴、企业赞助的名号,提供免费游并赠送礼品、返还红包。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23年典型消费舆情事件中,28.5%的受访者最关注“低价...
三、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根绝“低价游”却不容易 但随着监管力度加大、市场日趋规范、成熟,不合理低价游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但根绝“低价游”却不容易。一方面,部分旅游团钻监管漏洞,调查取证难。相较以往,目前“不合理低价游”的形式更加隐蔽,比如,不搞“强制消费”但“地接导游”故意拖延在购物点的停留时间...
一、低价游背后的真相:陷阱重重 (1)、价格异常低廉,吸引眼球 不得不承认,低价旅游产品确实有它的吸引力。在物价飞涨、生活压力增大的当下,能够以如此低廉的价格享受到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尤其对家庭出游的情形而言,能够用较少的预算让全家人共同体验一次难忘的旅行,更是...
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也在定期部署各地严查不合理低价游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违法行为。一些中老年游客也开始有所警惕,但不合理低价游依然把手伸向老年人的钱包,诱骗他们二次消费,以此覆盖低价游的实际成本。避免老年旅游低价骗局,除了文旅、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协同扎牢监管防护网、加大对旅游行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普法宣传、畅通...
此可见,市场低价游“陷阱”屡禁不止,除了越来越多的大叔大妈旅行,总喜欢贪小便宜的同时,更是因为旅游市场对于低价游的定性依然不够精确,现在所使用的每天限价250元/人,更多的仅仅只是对于平台来说区间范围的规范,真正要做到净化市场,还需要从收客源头出发,整顿整个市场风气。当然,这项工作并非一朝一夕才能...
该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后,桂林市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情况通报,称相关旅游公司涉嫌组织不合理低价游,导游涉嫌向旅游者虚假宣传兜售物品。后续,文旅部门立案调查,相关职能部门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严肃处理。为搞清楚旅游团的套路,“帅大叔”参考母亲报名的路线行程,自驾车跟随一个老年团进入桂林的瓦窑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