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盗龙(学名:Velociraptor),属名在拉丁文意为“敏捷的盗贼”,是蜥臀目兽脚亚目驰龙科恐龙的一属,大约生活于8,300万至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坎潘阶。伶盗龙的模式种为蒙古伶盗龙(V. mongoliensis),化石发现于蒙古国及中国内蒙古等地。第二个种为奥氏伶盗龙(V. osmolskae),是在2008年被命名,化石是...
科学家们推测,伶盗龙的翅膀可能并非为了飞翔,而是为了其他更为实用的目的。它们可能在捕猎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用来罩住猎物,防止其逃脱,或是在护食时起到保护作用。伶盗龙的身体装备了一系列致命的武器。与一般兽脚类恐龙不同,它们的脚部并非全部用于行走,而是进化出了一种独特的结构:第二个脚趾异常发达,高高...
目前伶盗龙属下有两个种:模式种蒙古伶盗龙(Velociraptormongoliensis),种名“mongoliensis”代表其发现的地区属于蒙古;第二种奥氏伶盗龙(Velociraptor osmolskae),种名“osmolskae”是为了纪念波兰古生物学家哈兹卡·奥斯莫尔斯卡(Halszka Osmólska),她在几年前去世。 伶盗龙的骨骼线图 敏捷的盗贼 伶盗龙是一种体型相对...
在《侏罗纪公园》小说、《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的设定中,Velociraptor通常被译为“迅猛龙”,而现实中这一名词代指的恐龙多译为“伶盗龙”。 伶盗龙(Velociraptor) 作者:李永项 迅捷小猎手,拥有羽茎瘤。 白垩奥氏伶盗龙,兽脚驰龙族。 体小敢搏斗,大爪鬼见愁。
伶盗龙(Velociraptor),头长25厘米,体长1米多(算上尾巴),臀高50厘米,重量也只有15千克,全身披毛,有点像长了一个长尾巴的大火鸡。 伶盗龙是蜥臀目兽脚亚目驰龙科恐龙的一员,生活在距今7500万年至71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晚期。伶盗龙目前只有两个种:模式种为蒙古伶盗龙(V...
伶盗龙,拉丁学名(Velociraptor:迅捷的盗贼) 别名:迅猛龙、速龙 在世时间:8300万年到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 隶属:蜥形纲、蜥臀目、兽脚亚科、驰龙科、伶盗龙亚种、伶盗龙属、蒙古伶盗龙模式种(模式种:目前唯一确定的物种种类)和奥氏伶盗龙 (小插曲:伶盗龙曾经也辉煌过,伶盗龙曾被分类到暴龙科、暴龙超科、暴龙类、暴...
迅猛龙(现在一般都翻译成伶盗龙,但迅猛龙似乎更加形象,也更深入人心)和恐爪龙都是小型食肉动物,与霸王龙同属于兽脚类恐龙,但它们不是顶级猎手,因为它们很可能是大型食肉动物的食物。 迅猛龙这个名字的字面意思是“快速的小偷”(raptor来自拉丁语,意思是强盗)。这是兽脚亚目恐龙中体型较小的一属。
伶盗龙属名Velociraptor,意思是“敏捷的盗贼”,一般翻译为迅猛龙、伶盗龙,是奥斯本1924年命名的一种驰龙科恐龙,模式种是蒙古伶盗龙V. mongoliensis,此外还有2008年命名的奥氏伶盗龙V.osmolskae。 蒙古伶盗龙正模头骨化石(标本编号AMNH 6515) 伶盗龙头骨(上方三个)和白魔龙头骨(最下面) ...
驰龙科(Dromaeosauridae)是一类主要生存于白垩纪时期(1.45-0.66亿年前)的中小型食肉恐龙,其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具有一个硕大的第二趾爪。恐龙中著名的迅猛龙(伶盗龙)便是这一家族的成员,而如今该物种已经被命名100周年了。55年前,另一种驰龙类恐龙-恐爪龙的命名则拉开了“恐龙文艺复兴”的序幕,从此人们开始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