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哲伦星系(Small Magellanic Cloud,简称SMC)是一个位于杜鹃座与水蛇座之间的矮星系,距离地球约20万光年,是银河系的伴星系之一。小麦哲伦星系的直径约为7000光年,包含数亿颗恒星,总质量约为太阳的70亿倍。基本信息 位置:位于杜鹃座与水蛇座之间距离:约20万光年直径:约7000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70亿倍类型...
近日,一项由维多利亚大学领导的研究小组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个名为矮星系III(UNIONS 1)的伴星系。这个伴星系被认为是银河系已知最暗的伴星系,其绝对星等为2.2。 为了准确测量整个银河系中恒星的数量和质量,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那些太暗而无法直接看到的恒星团。这些星团中有许多以“伴星系(卫星星系)”的形式存在,它们...
最近,来自德国奥地利和澳大利亚的天体物理学家,对围绕银河系运转的伴星系的分布和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观测。根据观测和计算,科学家们认为,这些早期年轻星系碰撞形成的矮星系不可能包含暗物质。这样,星系中恒星将运动得比牛顿理论计算的结果快许多。所以,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在没有暗物质存在的前提下,必须抛弃牛顿引力理论,应...
在星系NGC 1097的悬臂中,一个小的伴星系正被环抱其中。这张独特的漩涡状系统影像,被称为阿尔普(Arp)77,是通过两座望远镜的资料叠加而成的,一架位于北半球,另一架在南半球。🔍 仔细观察这张影像,你会发现一些细微的特征,比如从影像上方喷出的喷流。这个伴星系距离NGC 1097的中心大约42,000光年,由于与悬臂间的...
银河系的伴星系 银河系的伴星系 ⼤、⼩麦哲伦星云是银河系的两个伴星系。公元10世纪,阿拉伯航海家在⾚道以南的海域航⾏时,在南天夜空中看到了这两个巨⼤的雾状星云,并将它们命名为好望⾓云。到了1521年,葡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进⾏环球航⾏时,也看到了这两个星云,并且对它们做出了精准...
这一设定听起来天马行空,但其实宇宙中彼此吞食的戏码早已司空见惯。比如我们的银河系就是一个胃口很大的吞噬者。科学家近日观察到,银河系已经开始吞噬其最大的伴星系——大麦哲伦星系。大麦哲伦星系光恒星就有近百亿颗,如此一比较,漫画里吞噬行星的设定竟也显得索然无味了。
最近,一组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围绕银河系运行的古老恒星系统,名为大熊座III/UNIONS 1(UMa3/U1)——这是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最黯淡、质量最低的银河伴星系,也可能是已知暗物质占主导地位的系统之一。 UMa3/U1位于大熊座,北斗七星的所在地。它距离太阳约3万光年,由于亮度极低,直到现在才被发现。观测结果显示,这个恒...
现代的科学家为了纪念麦哲伦对于这两个星云的研究探索,将它们命名为“麦哲伦星云”。大的一朵名为大麦哲伦星云,小的一朵名为小麦哲伦星云。而这两个星云恰好是银河系的伴星系。大小麦哲伦星云一般出现在北纬以南20°的地平线上,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肉眼观察到在南天银河附近的它们。根据天文学家的观测发现,大麦哲伦星云...
我们一般所说的M51的图像实际上包含了漩涡星系M51本身(NGC5194) 以及其伴星系NGC5195星系。两者之间的的相互作用导致了M51非常显著的悬臂结构以及悬臂附近氢富集而形成的大量蓝色的星爆区域,同时也可以看到M51的一条悬臂因潮汐力被向后拉伸直至NGC5195的后方,产生了一条桥状的连接结构,桥上面还有许多非常明显的恒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