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尚(?~226年),字伯仁,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的堂侄。曹操平定冀州,以为军司马、五官将文学,迁黄门侍郎,随曹彰远征乌桓,得胜归来。与魏文帝曹丕亲近友好,以为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攻拔蜀国上庸,平定三郡九县,升为征南大将军;江陵...
周顗(269年—322年),字伯仁,汝南郡安成县(今河南省汝南县)人。晋朝大臣、名士。周顗少有声誉,弱冠之年担任秘书郎,袭封成武县侯,担任镇军将军司马毗长史。永嘉之乱后,跟随安东将军司马睿出镇建康,担任军谘祭酒,迁宁远将军、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历任太子少傅、吏部尚书,累迁左仆射。身负雅望盛名,...
总的来说周伯仁是两晋名士,虽然嗜酒误事,但为人忠良正直,既不肯向逆臣王敦屈服,也不在王导面前显露自己的救命之恩。结果王导误以为周伯仁见死不救,于是在堂兄王敦面前故意不发一言,导致周伯仁最终被害。
魏晋名士|“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其中伯仁是谁?文:枯木 谚语“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估计不少人都听说过,典故出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九·周顗传》,说此话的是东晋奠基人之一宰相王导,而其中“伯仁”指的是魏晋名士周顗(yǐ),这是一个因误解而产生的凄惨故事。周顗(yǐ)(269年-322...
这位伯仁,本名周顗,是个魏晋名士,二十岁就开始做官,还继承了个"成武县候"的爵位。他特别爱喝酒,经常醉得不省人事,一喝就是三天醒不过来,以至于大家都叫他"三日仆射"。不过别以为他是个酒鬼,这哥们可是个正直的人,而且敢说真话。有次晋元帝喝嗨了,自夸朝廷人才济济堪比尧舜时代,周伯仁当场就怼了回去...
咱在影视剧里老能听到这么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那这伯仁是谁呀,咋就因为别人死了呢,说这话的又是哪位呢?听船长给您说道说道。咱可得说说这出身名门的事儿。周伯仁乃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出自汝南周氏,打小就受了好教育,这人谦逊又懂礼,还挺有才,在四里八乡那是出了名的大才子...
这句话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是东晋著名宰相王导说的,其中的“伯仁”指的是晋朝的大臣、名士周顗。 周顗,字伯仁,他年少成名,二十岁左右已经开始进入仕途做官,不仅世袭着成武县候的爵位,还担任着秘书郎,大将军司马毗的长史。永嘉之乱后,周伯仁跟随当时的安东将军,后来的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镇守建业(今南京)。
那么问题来了,这里面的伯仁指的是谁呢?这个问题恐怕很多人是不知道的。只听说过这句谚语,对谚语中的伯仁根本不知道。这是很正常的,这里说得伯仁,就是历史上的周顗(yǐ)。 关于这句话,要从两晋时期说起。周顗出生在门阀士族,在当时来说,周顗就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有了这样的身份,周顗肯定是非常富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