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两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哲学思考的介入。所谓反思,从哲学角度理解,就是人类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反思既是对事物和现象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事件和经历的理解与描述,更进一步则是对自己思考的再思考。作为文学思潮,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必然结果,符合“反思”思维...
解析 答案:反思文学与伤痕文学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反思文学更加深入地挖掘“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根源,对整个社会进行反思; (2)反思文学关注的范围更广泛,不仅关注个体命运,还关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 (3)反思文学在艺术表现上更加成熟,手法多样; (4)反思文学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和学术性。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流行是在(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流行是在( ) A. 新中国成立之初 B. 大跃进运动之后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 文化大革命运动时期 答案: C 分析: 解析“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答案C...
综上所述,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在一定程度上被评价为“惯性写作”,主要是因为它们在题材选择、情感表达、风格运用以及社会分析等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模式化和固定性。这种惯性写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学创作的潮流,但也限制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因此,在文学创作中,我们应该不断追求...
“反思文学”一般是用来指称1980年代初期,继“伤痕文学”之后的一种文学思潮。反思文学有两大主题: 一是人民的主题。一些作家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对一个时期以来极左路线践踏人民意志,破坏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历史事实进行了回顾和反省,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文学中确认人民的崇高地位。 二是人的主题。
简述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异同。 正确答案 一般说来,“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都通过对极左路线的揭露、批判,对社会和历史悲剧形态和悲剧人物的命运、性格展示,表现出鲜明的现实干预精神和现实主义的风格。可以说“伤痕文学”是“反思文学”的源头,而“反思文学”则是“伤痕文学”的深化。“伤痕文学”的题材范围...
新时期开始时,我国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反思文学”“伤痕文学”。这里的“反思”“伤痕”的主题是对( ) A. 过渡时期建设中的问题反思 B. 全面建设社会主
伤痕文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产生的“伤痕文学”,作为开启新时期文学大幕的重要文学现象,用以指称同时期出现的以反映那段特殊时期为内容的具有悲剧性色彩的文学作品,以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