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和霍乱是两种不同的肠道传染病,它们的区别包括病原体不同、传播途径不同、潜伏期不同、临床表现不同、预防及治疗方法不同。1.病原体: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而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2.传播途径:伤寒通常通过进食或饮用被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霍乱主要通过饮用污染的水或食用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传播,也可通过...
霍乱是没有发烧症状的,但是会有严重的腹泻和呕吐,这些症状则是伤寒没有的,从症状上就可以准确区分这两种传染病的区别。霍乱的腹泻和呕吐症状是需要警惕的,霍乱病人有可能会因为腹泻呕吐导致的脱水或酸中毒而死亡。在多个并发症状共同发作的情况下,仅几个小时病情就会达到极其危重的状态。因此十分有必要对症状准确判断,...
之所以把它叫做霍乱,起病之初就突然出现了剧烈的吐泻,因为它常常兼有表证,所以放到六经病篇之后,和伤寒病相鉴别,对于霍乱病的治疗,由于水结的用五苓散,由于中阳不足的用理中汤、理中丸,由于真阳衰微,甚至说脾肾两衰的,用四逆辈,你看涉及到四逆汤、通脉四逆汤,...
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矢气,仍不利者,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
病名。指内伤饮食兼感寒邪引起的霍乱。《张氏医通》卷四:“伤寒吐利,由邪气所伤,霍乱吐利,由饮食所伤,其有兼伤寒之邪,内外不和,加之头痛发热而吐利者,是伤寒霍乱也。”治宜理中、四逆之类,或藿香正气散,胃苓汤加半夏、藿香,平胃散加木瓜等方。参见寒湿霍乱条。
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矢气,仍不利者,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
此外,对于伤寒脉微涩的患者,若转为霍乱,但四五日未至阴经者,可自愈;若转入阴经则必利;若欲大便而反失气者,此属阳明证,必便硬,十三日可愈。下利后,若大便应硬却反软,且不能食,说明病情尚未好转。但若经过一段时间后,大便渐硬且能食,则预示着病情在好转。若过了一日仍不愈,则说明不属于阳明...
伤寒明理论:霍乱 摘要: 本文介绍了霍乱伤寒霍乱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种疾病。 霍乱 伤寒霍乱.何以明之.上吐而下利.挥霍而撩乱是也.邪在上焦者.但吐而不利.邪在下焦者.但利而不吐.而若邪在中焦.胃气不治.为邪所伤.使阴阳乖隔.遂上吐而下利.若止呕吐.而利经止.得之吐利.必...
【注解】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虽形似太阳伤寒,但同时吐下者,乃是霍乱。霍乱则自吐下,又吐利止,复更发热者,则里和表未和,言外即可作伤寒处理也。 【按】由本条看,则霍乱的发作,当不外表里合病之属,以里多现太阴病的重证,故此病亦多先宜救里。霍乱重证,则发热而吐利,轻证则吐利而不发热,若但不...
论曰呕吐而利,病名霍乱,此由邪气在中焦,使阴阳二气,不能升降,则心腹绞痛而作吐利也。其候先心痛则先吐,先腹痛则先利,心腹俱痛,则吐利并作,古人以其病迅暴,挥霍之间,便致撩乱,故谓之霍乱,伤寒霍乱,亦由中焦阴阳不和所致,故其状有热而渴者,有寒而不渴者,有发热恶寒,汗出厥逆者,有病势已,而身体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