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伤寒病,脉象微涩,这是因为原先患霍乱,吐泻太甚、津液大伤的缘故 。经过四五天,病邪由阳经传入阴经,势必会发生腹泻。如果起病就吐泻的,是霍乱病吐泻, 不可按伤寒论治。如果病人想解大便,反而只打屁,却解不出大便的,这是病已转属阳明, 大便一定硬结,估计十三天可以痊愈。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腹泻后津伤肠...
皆伤寒之类也。”又说“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张仲景根据自己的实践对这个理论作了发展。依据“辨证论治”的治病原则,认真地加以研究,从而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着成《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即使不能全部治愈各种疾病
16 白话版伤寒论 1、太阳病的根本症候特征,是脉象浮、头痛、项部拘急不舒、畏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畏风,头痛,项部拘急不舒,脉象浮缓的,就叫做中风。 3、太阳病,已经发热,或者还未发热,畏冷,头痛,项部拘急不舒,身体苦痛, 呕逆,无汗,寸关尺三部脉象均浮紧的,就叫做伤寒。 4、外感病第一天,邪在...
165.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70.伤...
宋版伤寒论原文(含白话文版本) 下载积分: 1000 内容提示: 宋版《伤寒论》 【说明】以 1991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渡舟主编的《伤寒论校注》为底本,并对照恽铁樵先生 1923 年影赵刻宋版《伤寒论》、1955 年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重庆市中医学会新辑宋本《伤寒论》。原文改用简化字。原文方后“右×味”,“...
《伤寒论》398条条文白话版整理完毕,中医必学! 白话版伤寒论(第201~398条) ▼ 201、阳明病,脉象浮而紧的,主胃燥成实,所以一定会出现潮热定时发作;只见脉浮的,主邪热内盛、实邪未成,所以一定会出现盗汗。 202、阳明病,口中干燥,但只想用水漱口,却不想吞咽下去的,这是热在血分的表现,一定会出现衄血。 20...
伤寒论白话解 辨脉法第一 1、问:脉象有阴脉阳脉之分,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答:大体说来,凡脉象表现为大、浮、数、动、滑的,为有余之脉,属于阳脉;凡脉象沉、涩、弱、弦、微的,为不足之脉,属于阴脉。凡阴性病症出现阳脉的,这是正能胜邪,疾病向愈,...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 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贵要略方论》。打开APP,完整收听
白话版伤寒论1太阳病的基本症候特征,是脉象浮头痛项部拘急不舒畏寒,2太阳病,发热,汗出,畏风,头痛,项部拘急不舒,脉象浮缓的,就叫做中风,3太阳病,已经发热,或者还未发热,畏冷,头痛,项部拘急不舒,身体疼痛,呕逆,无汗,寸关尺三部脉象均浮紧
《伤寒论》398条条文白话版整理完毕,中医必学!(卷中) 白话版伤寒论(第101~200条) ▼ 101、外感寒邪或风邪,有柴胡汤证的征候,只要见到一二个主证的,就可以确诊为柴胡汤证,不需要所有的征候都具备。凡是柴胡汤证而用攻下的,如果柴胡汤证仍然存在的,可以仍给予柴胡汤进行治疗。服药后,正气借助药力与邪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