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医王孟英说:“五气感人,古人皆谓之伤寒,故仲师著论,亦以伤寒统之,而条分中风、伤寒、温病、湿、暍五者之证治”。我认为《难经》,根据《素问》热论而广其义提出伤寒有五;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本内、难而有所发展,著述《伤寒论》是对风、寒邪气为病的辨证施治,这是狭义的伤寒,而不是泛指“伤寒有...
帖3:伤寒论到伤寒学的发展。 伤寒学是以《伤寒论》以及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研究为研究对象,以六经辩证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高临床辩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的一门学科。伤寒学的存在,有着其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我们需要联系多学科的发展经验,积极...
当初学伤寒论的时候,是为了治疗我的失眠。 当时,由于我在单位犯了错误,停我上班三个月。 我利用这个空闲的时间,读完《伤寒论》。 如今想来,我这个自尊心不强,还有些用途。 十年之久,虽然我对于某些方剂已经模糊。 但对于伤寒六经中的一经,还算是熟落。 所以我自认为对方剂略懂一二,还是有些吹嘘了。 …… ...
读伤寒论心得_伤寒论 篇 1 1. 关于其流派。在我看来,伤寒论可以分为两大流派,一派是占 据绝对主流的辨证论治学派,主张治病要根据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的理 论来辨“证型”,代表人物有刘渡舟,熊曼琪,梅国强,李克绍等, 主流医家几乎都是主张“辨证论治”;一派是人数较少的主张辨六经辩 方证药证的“方证对应学派”...
1、张师研究风格偏实在。以武林风格论,象郭靖风格,不是黄蓉风格。若没记错的话,在JT的录音也得到印证,好象JT也隐约表达出张师缺点灵性一类的。 2、重视药证。亦重视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与应用,这在用方多以经方+单味药可印证。 3、张师骨子里有傲气。能读伤寒三千余遍,各种传统辨证方法肯定亦能熟练应用,但...
谈谈呀服用炙甘草汤的..生地80,炙甘草20,生姜15,人参10,桂枝15,阿胶10,麦冬35,麻仁35,红枣5个中午服了一碗肚子有些响,想拉,但是没有精神疲惫不舒服过一会就好了。晚上胃口比中午好多吃了半碗米饭,晚上服了一碗
《伤寒论》对厥阴病的"厥当下"有新的感想,并且鉴别五经的手足厥逆证.第三章,是研究恽铁樵对《伤寒论》诊断的继承与创新.舌诊方面,首先提出舌苔是反应胃气的功能... 丁坤(SAENGCHAI WONGMANAKUN) - 《北京中医药大学》 被引量: 0发表: 2017年 "热结膀胱"辨析 "热结膀胱"一语,出自《伤寒论·太阳篇》,概...
从寒温学说的内容来看,虽然伤寒六经和温病三焦、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各自有其特点,不容混淆,但它们又都属于外感病的范畴,是一类疾病中的两类证治,显然是相得益彰的。伤寒学说详于表里寒证治法而重在救阳,温病学说详于表里热证治法而重在救阴,分开来各有缺陷,合起来便成完璧。 《伤寒论》是中医的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