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份不错的资源 点击[GJ2300069.類證增注傷寒百問歌四卷.pdf]即可获取~ 你觉得这个资源能帮到你不,要是还有其他资源需求,尽管告诉我哦~
古代民间刻本——《伤寒类证》。《伤寒类证》作为古代民间刻本,其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它汇集了历代医家对伤寒病症的深刻见解与临床经验,更在于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这些深奥的医学知识传播到了民间,使得普通百姓也能对伤寒这一古老而复杂的疾病有所认识与防范。书中详细记录了各种伤寒症状的分类、鉴别诊断及治疗方...
刘渡舟和胡希恕这两位现代伤寒大家,都认为本条中的“弱”字应该当作“缓”字理解,但是两人对本条的病机理解不同。我们先看看他们的说法。刘渡舟:“形作伤寒”,指其证候类似伤寒,也有发热、恶风寒、头身痛等证,但病实非伤寒。因其脉不弦紧而弱,也不像伤寒之脉那般弦紧,而切其脉反为弱。这里的所谓脉弱...
《伤寒悬解》伤寒类证 暍病三章 暍者,夏月而伤风寒,郁其表热。表热盛则内气虚,故不可汗下。以寒则伤形,故外闭而为实,热则伤气,故外泻而为虚。当内度本气之虚实,不宜外泥时令之热寒。汗、下、温针之法,所以伐正而扶邪,不可轻犯也。 1 暍病,即暑病...
我们知道,六经为人身本有,厥阴也非伤寒独有,寒温病邪、内伤杂病,皆可殃及厥阴而产生乌梅类方病证,但必同中有异、异中亦乎有同。不管什么病邪影响,它首先都是本于厥阴经自身的特点,那么就要先分析就厥阴自身来讲,它的特点就是阴阳错杂之中,正虚阴阳气血均有不足,但以阴血亏偏多;邪实风气同挟寒热...
1 伤寒类证者,温病,痉病,湿病,暑病,霍乱也。较之风寒,虽不同气,而实则同类。 温病一章 1 温病者,春时感于风露者也。 内寒里虚而有贼风(或外感中风),风泄皮毛,汗出而相火外泄,冬主收藏,风泄汗出而不藏,汗出窍开,又伤冬寒之外闭,风泄汗出而不...
伤寒类证 书名。①金·宋云公撰。3卷。刊于1163年。宋氏自称密受于“常山医流张道人”。全书将仲景397法,分证50门,共484法。用表格的形式列述了伤寒诸证及其兼证证治,并指明当用何方治疗。②清·关燿南编。关氏所编《澄园医类》(共15卷),以证候、脉象、方剂为纲,将《伤寒论》全部原文编录为类证10卷...
阳明经气旺于申时,因胃肠燥热内结,正邪斗争剧烈,故在此时热势加重,常见于伤寒之阳明腑实证,故亦称“阳明潮热” 伤寒类证序 窃闻天地师道以覆载,圣人立医以济物,道德医道皆源于一。医不通道无以知造物之机,道不通医无以尽养生之理。然欲学此道者,必先立其志。志立则格物,物格则学专。学虽专也,必得师匠...
《伤寒审证表》·伤寒类证 温病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螈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痉病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