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有四条原文记载了振粟,其中60、87两条是因误汗后,阳虚不能温煦肌肤所致;94、110两条是因正邪之争剧烈所致。 6.身为振振摇 身为振振摇是身体振振然,不自主地摇晃、颤动,《伤寒论》中见于67条;振振欲擗地是身体振振然颤抖,站立不稳,有倒于地的倾向,《伤寒论》中见于82条。67条伤寒误用吐下之后...
强烈推荐这个东东~ [中医大全-【4】伤寒类书籍(全套205部)-伤寒论注释要编(孙纯一).pdf]给你放这儿啦~ 这个资源你喜欢不,还想了解其他类似的资源不?
392条阴阳易证,精气受损后,伤寒余邪由阴部传入,毒热由下向上攻冲,上扰清阳,故头重不欲举。 3.头眩 头眩指自觉头脑有晕旋感,视物旋转动荡如坐舟车,或眼前如有花物缭乱。《伤寒论》中有十三条原文记载了相关症状,但描述不一,其中眩 171一条,头眩67、82、195、198四条,目眩263一条,眼中生花392一条,冒93...
《伤寒论类编补遗》是刘志杰先生在2008年开始在师门内讲解伤寒论的课堂实录,后经弟子汇总整理,于2011年正式出版。这本书不仅对伤寒条文、脉法诊法等进行了逐条解析,更对仲景理论框架进行了重新阐释编整,以“六纲”纠“六经”,“辨方证”是基础,“辨药症”才是尖端,讲解思路与诸家大异,但临证用之多验,非是一...
第八讲伤寒论条文类编补遗 ppt课件 1 第4章阴阳表里寒热凡例(1-2条)1.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宋7)2.病患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宋...
汉传中医伤寒论类编补遗-诊法及其它 诊法及其它 一、绪论二、辨脉法三、平脉法四、望诊及其它五、证治总例 一、绪论 (一)、脉诊方法简述 阴阳脉法--独取寸口--三部九侯 (二)、诊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时间 2.体位 3.指法 4.举按寻 5.平息 6.五十动 7.特异脉:斜飞脉与反关脉 二、辨脉法 1....
《伤寒杂病论类编》,原名为《金匮玉函经类编》,初由内藤希哲执笔,撰成太阳病三卷、阳明病一卷、坏病篇二卷,共计六卷。希哲去世后,门人小岛伯玉继承其业,耗时近三十年完成全书十二卷,于明和二年(1765)脱稿,京都大学藏其写本。后又经馆林藩医大岛仲和与其侄小岛伯象重加修定,编为十三卷,于文政二年(1819...
《伤寒论类编补遗》由老袁医道烩创作,目前已更新216个节目,包含医道烩第261集汉传中医伤寒论第十二讲课程总结、医道烩第260集汉传中医伤寒论第十一讲伤寒论中的药量、医道烩第259集汉传中医伤寒论第十讲养病需读、医道烩第258集汉传中医伤寒论第九讲(一百贰拾柒)治疗法
插图的绘制则出自于技艺精湛的吴恕,同样活跃于同一时期。他的艺术才华在《类编伤寒活人书括指掌图论》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为理论知识增添了生动的视觉元素。这部作品共有10卷正文内容,外加1卷提纲,丰富详实,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令人瞩目的是,这部书的出版地是中国福建省建阳县的种德书堂,这是当时...
《伤寒杂病论类编》,原名为《金匮玉函经类编》,初由内藤希哲执笔,撰成太阳病三卷、阳明病一卷、坏病篇二卷,共计六卷。希哲去世后,门人小岛伯玉继承其业,耗时近三十年完成全书十二卷,于日本明和二年(1765)脱稿,京都大学藏其写本。后又经馆林藩医大岛仲和与其侄小岛伯象重加修定,编为十三卷,于日本文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