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直格》,伤寒著作。 ①旧题金.刘完素撰,葛雍编。又名《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三卷(原为六卷,或称六集)。全书仅17009字,从热病证治角度发挥伤寒蕴义。上卷叙干支配脏腑、病因、运气主病、脉诊等统论内容;中卷论伤寒六经传变,并分析一些病症及其治法;下卷集仲景麻黄汤、桂枝汤等方以及益元散、凉...
快点击[伤寒直格三卷 伤寒标本二卷 伤寒医鑑一卷 伤寒心镜一卷 伤寒心要一卷.pdf]打开它吧,保证是想要的。 你是不是还喜欢什么相关的东西,快和我说说~
伤寒直格-金-刘完素 伤寒直格 序 习医要用直格,乃河间高尚先生刘守真所述也。守真深明《素问》造化阴阳之理,比尝语予曰:伤寒谓之大病者,死生在六、七日之间。经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古今亦通谓之伤寒热病。 前三日,太阳、阳明、少阳受之,热壮于表,汗之则愈;后三日,太阴、少阴、厥阴受之,热...
又名《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3卷。(原为6卷,或称6集)。旧题金·刘完素(守真、河间居士、通玄处士)撰,元·葛雍(仲穆)编。书的上卷叙干支配脏腑、病因、运气主病、脉诊等统论内容;中卷论伤寒六经传受,并分析一些病症及其治法;下卷集仲景麻黄汤、桂枝汤等方以及益元散、凉膈散、黄连解毒汤等共34方。
伤寒直格 序 习医要用直格,乃河间高尚先生刘守真所述也。守真深明《素问》造化阴阳之理,比尝语予曰:伤寒谓之大病者,死生在六、七日之间。经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古今亦通谓之伤寒热病。 前三日,太阳、阳明、少阳受之,热壮于表,汗之则愈;后三日,太阴、少阴、厥阴受之,热传于里,下之则痊。
无汗为伤寒,不可服桂枝汤。 有汗为伤风,不可服麻黄汤。 半在表、半在里(脉在肌肉而半入于里),白虎汤和解之。病在里,脉当沉也,大承气汤下之。一法无问风寒暑湿,有汗无汗,但有可下诸证,或表里两证俱不见,而病日深,但目睛不了了者(昏昧不精明),或腹满实痛者,或烦渴、或谵妄、或狂躁、喘满者,或...
又名《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3卷。(原为6卷,或称6集)。旧题金·刘完素(守真、河间居士、通玄处士)撰,元·葛雍(仲穆)编。书的上卷叙干支配脏腑、病因、运气主病、脉诊等统论内容;中卷论伤寒六经传受,并分析一些病症及其治法;下卷集仲景麻黄汤、桂枝汤等方以及益元散、凉膈散、黄连解毒汤等共34方。
格:指推究、研究。书名为《伤寒直格方》即对伤寒最直接的研究和治疗方法。再版意义《钦定四库全书》中医典籍既《医典》的再版是为展示中华医药独特理论、实践资料和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在中医药遗产保护、学术研究、和谐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推动了古籍宣传,不再让...
《伤寒直格》全本小说讲述的是。全书仅17009字,从热病证治角度发挥伤寒蕴义。上卷叙干支配脏腑、病因、运气主病、脉诊等统论内容;中卷论伤寒六经传变,并分析一些病症及其治法;下卷集仲景麻黄汤、桂枝汤等方以及益元散、凉膈散、黄连解毒汤等共34方。
伤寒直格 佚名著 未知经论类 伤寒直格金·刘完素撰公元1127年—1279年《伤寒直格》,伤寒著作。①旧题金·刘完素撰,葛雍编。又名《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三卷(原为六卷,或称六集)。全书仅17009字,从热病证治角度发挥伤寒蕴义。上卷叙干支配脏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