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农【作者】郑遨 【朝代】唐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译文 注释 颗颗精细的红稻米饭啊,那是耕牛滴滴的血凝成。 贵族们吃喝玩乐赏珍宝,饮酒而吐出红米饭不停。作者介绍 郑遨(866-939),字云叟,唐代诗人,滑州白马(河南滑县)人。传他“少好学,敏于文辞”,是“嫉世远去”之人,有...
汉书有云,“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在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丰收年,农民收入反而会减少,因为 “谷贱伤农”。而民以食为天,粮食贵了,又难免“米贵伤民”。【谷贱伤农?谷贵也可富农】以“助农”为热题的“直播电商”兴起,即便在丰收的年份,对农民也是好事。虽然“直播...
谷贱伤农经济学原理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农民收入降低。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谷贱:指在丰收年份,产量增加,然而需求量不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伤农:是指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所造成...
助农经济学 “谷贱伤农”出自出自《汉书·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意思是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农业因此受到重创伤导致农民不再种植农产品,最终导致国家变得贫困。 “谷贱伤农”无论对农民的个人影响,还是国家的层面,都是非常严重的。 (以下图表引用...
谷贱伤农经济学原理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谷贱"指在丰收年份,产量增加,然而需求量不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伤农"是指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收益...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教授方世南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提出,有效破解农产品滞销难题是当务之急,应多措并举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大力恢复“菜便于行达天下,货畅其流天地宽”的市场流通格局,切实解决农产品滞销和城市居民菜篮子问题;二是要在继续发挥网络销售作用的同时,探索在...
相对于李绅的《悯农》的相对含蓄,《伤农》难能可贵的是直抒胸臆。“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这里不用一碗,而用一粒,便含有农民一年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才有人们碗中之餐,粮食得来粒粒都含着辛苦之意,用词着意甚深。记得《聪明的一休》中有一个情节:主持方丈有一段讲“米”字的来历,米拆出来就...
谷贱伤农的原因是供给过剩导致的价格下降,而谷物属于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这样就会使谷农的总收益减少,出现伤农的现象。对策就是政府实行支持价格和粮食收购制度,保护农民的种谷积极性。是粮食价格不会出现太大波动。谷贱伤农经济学原理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指粮价过低,使农民受到损害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例子: “谷贱伤农”的古语成为都市间报上的时行标题。(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谷贱伤农”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谷贱伤农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现象实际上可用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原理加以解释:1)作为谷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