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僧荣瑞、普照来到鉴真面前,请求鉴真东渡传法时,已成江北淮南宗教领袖,为四万余僧人授戒传法的扬州大明寺方丈鉴真,沉思良久。 弟子众均不应声,鉴真思及日本赠唐袈裟上“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的佛偈,又国君玄宗崇奉道教,念此因缘当为东渡传戒,佛化东瀛。 《金刚经》言:“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
宋元时代禅僧书法随着禅宗的兴起而兴盛,并形成在禅学精神影响下的特殊书风,出现以兰溪道隆、兀庵普宁、大休正念、无学祖元、一山一宁等为代表的赴日禅僧,形成古代中日第二次佛教交流和书法交流高潮,不仅对日本禅宗的兴起起到关键作用,对推动禅林书法的兴盛,影响一...
1924年回国后,他们在上海、杭州、武汉等地大力弘传东密,吸引了大量信众。后来,大勇率领入藏学法团,计划入藏学法,但不幸在1929年客死西康打箭炉,未能实现入藏的愿望。持松法师则三度留学日本,一生致力于弘传东密。他开坛灌顶,讲经著作,深受僧俗两众的尊敬。他的代表作《华严宗教义始末记》更是他一生传法的重要体现...
第一批印度传法僧人,为何会被秦始皇囚禁起来? 福广如空,利益一切,离一切相,度一切故,如彼金刚遍满一切,故云:“譬如金刚遍一切处,金刚轮等,遍世界故。”——《对法论》 从印度传法至中国,大家可能会联想到,白马驮经,建立中国第一座寺院,白马寺等等!但可能那并不是第一次印度传法到中国。为什么会这么说?
传法和求法高僧与佛经翻译现存最早的汉文佛经是《四十二章经》。据佛教传说,汉明帝夜梦神人,便派人到西方去寻访。派去的使者在大月氏请回了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译出了《四十二章经》。白马寺 | 汉明帝所立汉明帝藏《四十二章经》于朝廷专藏图书的兰台之中,并在洛阳城西雍门建白马寺。《四十二章经》...
惟谦、继南二法师生卒不详,永乐《乐清县志》载:惟谦元和间(806—820)居白鹤寺,与寺僧继南同游方外三十余年。居长安西明寺,被命内殿讲新译《仁王》等经。后二师南归,重建白鹤佛殿。又水月大师《白鹤寺记》载:皇唐之代,此寺中兴。有惟谦、继南二上德者,外擅百家内...
大约在公元前246年,也就是咱们中国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正式登基的这一年,当然这个时候他还不是秦始皇,是秦王。在这一年里,摩哂陀带着四名比丘、一名沙弥以及一位居士,一行七人来到了斯里兰卡。这个团队的组成,涵盖了男性僧俗团众的所有类别,比丘、沙弥、居士全都有。传法僧团的组成 首先咱们说说这四位比丘。
鉴真东渡到达日本 | 昔年今日,在1270年前的今天,754年1月23日(农历753年12月26日),鉴真东渡到达日本。 鉴真,唐代赴日传法名僧,日本常称为“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14岁时在扬州出家,由于他刻苦好学,中年以后便成为有学问的和尚。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
达摩默默听着来僧所说的一切。他万万没有想到中土的僧众竟是那样,然而也正因为此,他更需要前往,将大乘佛法传至东土。达摩不禁在内心呼喊了起来:“佛陀啊!耶舍啊!你们不愧是师父的弟子。为了佛法,你们牺牲自己的生命。你们以自身实践了释迦牟尼佛救世的教义,所以你们可以安心了!等到师父行期到来的时候,一...
继而传之于世,而另外不法分子也利用这一方式,杜撰论点,欺骗信众,其他宗派不好操作,就都化身为宁玛僧;还有一个正面的信息,西藏本土以格鲁派为尊,但是受西藏控制较小的地区,像是川西康区,历史上是土司属地的藏区,宁玛派势力还是比较大的,他们最接近汉族地区,也最容易进汉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