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具有“中华一绝”美誉的斑铜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也是会泽铜商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洞经音乐、会泽海腔、会泽擀毡技艺、加味三乌胶配方及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木雕为代表的会馆文化、以红军长征过会泽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彝族六祖分支传...
会泽,被誉为高原上的璀璨明珠,这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小城,因矿冶业的繁荣而被称为“钱王之乡”。在历史的长河中,它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那片充满传奇的土地,如今正徐徐展开在世人面前。会泽县,坐落于云南省的东北部,紧邻金沙江东岸,地处滇东北乌蒙山的主峰地带,是三省八县交界的重要枢纽。这里交通...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云南省会泽县通宝路366号的会泽公园内,耸立着一座刻有“嘉靖通宝”四字的古钱币雕塑,这座宏伟的古钱币雕塑高22点6米,重达7万7千7百7拾7公斤,是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谢秉漫教授的创意之作,其设计理念是参照国家一级文物、世界最大、最重、最厚的金属古钱币“嘉靖通宝”,并在此基础...
【地名文化传承保护】 会泽一词,盖因境内小江与金沙江、车洪江交汇,以数水所会定名,有汇聚百川、泽润八方的含义。云南大学的办学精神“会泽百家、至公天下”就跟会泽有关。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置堂琅县,至今已有2158年,管辖范围大致就是今天的会泽...
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会泽的民俗风俗。 一、节日风俗 1. 花山节 每年农历三月初八日是会泽县花山村的花山节。这是一个祭祀土神、朝拜陵墓、祝福五谷丰登的节日。节日当天,村民会打扮成土神、土精等形象,齐聚花山,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表达对土地的感恩之情。 2. 南巫节 南巫节是一个回族传统文化节日,每年农历...
1995年,会泽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街区集中连片、古城格局肌理和风貌保存完整的会泽古城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中国第12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铜都铜蕴,千年回响关键词:保护、延续、新生 修缮前的江西会馆古戏台。修缮后的古戏台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又遇见新的味道。一砖一瓦皆是...
会泽古城,这座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的古城,由东川知府崔乃镛精心设计建造,核心保护区占地0.92平方公里。古城内收藏了800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67件被列为国家级文物,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会泽古城内会馆林立,寺庙众多,明清时期曾建有108座会馆和寺庙,如今仍有38座会馆和寺庙以及65处特色民居得以保留。以...
会泽古城,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的古老城市,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以下是关于会泽古城历史的详细介绍:📜 古代时期 西汉建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会泽地区设立了堂琅县,成为云南最早设置的四个郡县之一。 南诏与大理国时期:唐初设立唐兴县,宋代为东川郡閟畔部,会泽在西南地...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曾因铜的开采、冶炼、加工、京运繁华一时,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商贾云聚于此,故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荟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明清时期,已形成多元文化共存的格局,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聚集地。 多元文化荟萃,各民族交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