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塔,象征三军会师胜利。历史由来 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此,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楼改建为红军“会师楼”。为了弘扬红军精神,会宁人民修缮了会师楼,扩建了革命文物陈列馆,并于1986年建造了高达28...
一、会师楼的背景介绍 会师楼始建于1932年,原为国民党军队的一座军事设施。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开始,红军主力于1935年在会师楼所在地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的曙光。自此,会师楼成为了红军长征胜利的象征,也成为了一座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建筑。 二、会师楼的历史意义 会师楼见证了红军长征的辉煌胜利,体现了中国共...
会师楼是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重要标志,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座楼在黄土高原上屹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会师旧址也在进行改造提升,变化显著。小时候,我曾去过一次会宁,最近再次探访时,发现这里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红军会师遗址、长征胜利纪念馆等地方,都记录着长征的艰辛历程。在这个小小的地方,也涌现了许多优秀...
红军会师楼(含城门、城墙),位于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西侧,原为会宁城“西津门”,始建于明代。明代会宁城有四门四楼:东曰“东胜”,西称“西津”,北呼“安静”,南名“通宁”。清乾隆、道光年间,先后书刻西津门额“雄城西峙”“万里雄图”,寓意深远。
家人们,今天我来唠唠会师楼。这会师楼,那可是相当有故事的地儿。 它坐落在[具体地点],别看现在它安安静静地在那儿,以前可是发生过超级震撼的事儿。想当年,各路革命队伍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就为了在这儿来一场历史性的会师。那时候,战士们穿着草鞋,一步一步丈量着土地,风里来雨里去,就盼着能和战友们相...
会师楼及古城墙介绍:会宁古城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至今四百多年历史,城辟四门,东为“东胜门”,西为“西律门”,南为“通宁门”,北为“安静门”,城郭形如凤凰展翅,故有“凤城”之称。 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此,标志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当时,中央领导曾...
踏入会师楼,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展览厅内,一件件红军战士的遗物映入眼帘,那些磨损的衣物、破旧的鞋履、简陋的武器……它们都在无声地讲述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我驻足在一双鞋底磨得几乎不见的鞋子前,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那是怎样的信念与毅力,支撑着他们走过如此艰难的路...
如今,在战友的陪同下,怀着一种向往和崇敬,走近会师楼,走过红军洒过热血的华家岭,走过埋过先烈忠骨的慢牛坡,听着一个个壮怀激烈的红军故事,感受着会宁人民不屈不挠改变贫穷面貌的动人事迹,我平静的心海里就会涌起一阵阵波涛,还会感受到一种崇高、一种信念、一种奉献的力量。(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作者...
会宁会师楼作文【篇1】会宁会师楼作文 会宁,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县城,因会师楼而熠熠生辉,成为了历史的圣地。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不远万里而来,只为探寻那历史的足迹,感受那份厚重的历史气息。 会师楼,这座巍峨耸立的古建筑,以它古朴而庄重的姿态迎接着每一位来访者。楼身虽已斑驳,但每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