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观就建在离堆的上面,三面都是悬崖,一面用42级石阶和大坝相连。观内前殿正中有李冰石像,是1974年迁建安澜索桥时发掘的文物。雕塑于东汉建宁元年(168年),是我国现存早的圆雕石像,当时用于作水文标记。伏龙观始建于晋代,原名范贤馆,纪念的是汉代青城山天师道首领、天地太师西山侯——范长生,宋代改称伏龙观。
伏龙观位于都江堰景区内,它就建在离堆之上。观内有李冰的塑像,这里目前是纪念李冰和都江堰博物馆的所在。可以在这里参观一下,了解都江堰的历史。 4+ 查看更多 暂无回答 不知道怎么玩?问问旅行达人 去提问 景点详情 查看全部 伏龙观就建在离堆的上面,三面都是悬崖,一面用42级石阶和大坝相连。观内前殿正中有...
伏龙观就建在离堆的上面,三面都是悬崖,一面用42级石阶和大坝相连。观内前殿正中有李冰石像,是1974年迁建安澜索桥时发掘的文物。雕塑于东汉建宁元年(168年),是我国现存早的圆雕石像,当时用于作水文标记。伏龙观始建于晋代,原名范贤馆,纪念的是汉代青城山天师道首领、天地太师西山侯——范长生,宋代改称伏龙观。
伏龙观·前世今生 2200多年前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率众在玉垒山凿开了一道引水口,因形似瓶口,且巧妙控制着内江进入成都平原的进水量,故称“宝瓶口”。 被凿开的小部分山体与玉垒山分离,人们就称其为“离堆”,伏龙观就雄踞于号称“中...
伏龙观:伏龙观位于都江堰市离堆公园由,其下临深潭,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抚祟实以为:“于虽齐圣,不先父食。况以公之贤: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无待乎其子。今乃数典忘祖,于掩其父得...
> 伏龙观 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离堆公园内。《舆地纪胜》卷151永康军:伏龙观“在离堆上。按李注水记载:蜀守父子擒健龙。囚于离堆之趾,谓之伏龙潭,后立观于其上”。南宋范成大曾游都江堰,在《离堆行》诗序中云:“沿江有两崖中断,相传秦李太守凿此以分江水;又传李锁孽龙于潭中,今有伏龙观在潭上。”今观...
都江堰,这个四川的世界文化遗产地,隐藏着许多令人着迷的故事和景观。其中之一就是伏龙观,一个坐落在开凿宝瓶口后形成的离堆之上的古老建筑。据说,当年李冰曾在此制服了一条作妖的巨龙,因此得名伏龙观。🌟 伏龙观的三大亮点: 🌄 绝佳的观景点:你可以在这里近距离观察宝瓶口,同时远眺到周围的高山和河流,感受大自...
伏龙观,是离堆的主要建筑群,也是都江堰景区文化遗产最丰富、景色最壮美的著名景观之一。 伏龙观原名“范贤馆”,始建于晋,是为纪念三国时贤士范长生而建的。范长生:四川涪陵人,传说他得长生之术,享年130余岁,博学多才,刘备和诸葛亮请他做官,屡召不赴,一心想做神仙,时人称为“逍遥公”。北宋初年,人民怀念李冰...
伏龙观系晋代为纪念青成隐士修的“范贤馆”。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观因李冰降伏孽龙的传说而得名。是纪念李冰的庙宇。 伏龙观建在离堆之上,三面悬绝,一面用42级宽三丈一尺五寸石阶和开阔的大坝相连,使伏龙观显得特别雄伟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