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毛苎麻(原变种)是产广东北部(阳山)、广西(龙州、阳朔、永福、桂林)、贵州(兴仁、独山)。生于 丘陵或低山灌丛中的半灌木或小灌木。形态特征 半灌木或小灌木。茎高65-150厘米,上部被短糙伏毛。叶对生,同一对叶稍不等 大;叶片草质,圆卵形或近圆形,长6.4-19厘米,宽6-17.5厘米,顶端骤尖,基部...
伏毛苎麻 【出处】始载于《云南植物研究》。 【拼音名】Fú Máo Zhù Má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伏毛苎麻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 nivea (L.) Gaud var. Nipononivea (Koidz.) W. T. Wang[B.nipononivea Koidz.]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药材名称伏毛苎麻 拼音Fú Máo Zhù Má 出处始载于《云南植物研究》。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伏毛苎麻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 nivea (L.) Gaud var. Nipononivea (Koidz.) W. T. Wang[B.nipononivea Koidz.]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伏毛苎麻,其药名拼音为FUMAOZHUMA,属于荨麻科植物伏毛苎麻的根部药材。主要功效在于消炎,其性味偏酸且温,入肝经,被归类为清热类药物。临床使用时,通常以12至30克的量,通过水煎的方式内服。伏毛苎麻的药效早在《云南植物研究》一书中就有详细的记载。其中药化学成分中,有机酸具有止血作用,并且...
伏毛苎麻,中药材名。本品为荨麻科植物伏毛苎麻的根。拉丁植物名:Boehmeria nivea (L.) Gaud var. Nipononivea (Koidz.) W. T. Wang[B.nipononivea Koidz.]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功能主治为:主治诸骨鲠喉。来源 本品为荨麻科植物伏毛苎麻的根。拉丁植物名:Boehmeria ...
伏毛苎麻 摘要: 拼音Fú Máo Zhù Má出处始载于《云南植物研究》。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伏毛苎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 nivea (L.) Gaud var. Nipononivea (Koidz.) W. T. Wang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 ... 拼音Fú Máo Zhù Má...
伏毛苎麻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特征的半灌木或小灌木,其茎高可达65-150厘米,表面覆盖着短糙伏毛。叶片为对生,形状多样,从圆卵形到近圆形,大小不一,长约6.4-19厘米,宽6-17.5厘米。叶片顶端呈骤尖状,基部近似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小牙齿,每侧约有24-29个。叶片的上下两面分别被疏短糙伏毛和...
伏毛苎麻,一种生长在我国安徽、浙江、江西、台湾、广东、广西等地的亚灌木,其根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伏毛苎麻的根含有机酸,具有止血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主要应用于治疗骨鲠喉等疾病。 伏毛苎麻的药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云南植物研究》。其采集和储存方法简单,春、夏、秋季均可采收,洗净后鲜用或晒干...
中药伏毛苎麻为荨麻科植物伏毛苎麻的根。春,夏,秋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功效与作用:主治诸骨鲠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