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村遗址是仰韶文化发现地、命名地,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年前,仰韶村遗址迎来科学发掘的第一铲,中国现代考古学也由此发轫。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仰韶文化博物馆、发掘纪念点、文化层断面、考古展示区等景观串点连线,展示了仰韶村遗址考古成果的纪念性、遗址展示的真实性和遗址...
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乡境内,坐落在饮牛河西岸、仰韶村南、寺沟村北的台地上,地势北高南低,呈缓坡状。遗址东西两侧各有深沟,向北可达韶山。仰韶村之名即取仰望、崇敬韶山之义。安特生像 仰韶遗址的发现始于中国地质调查所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 1874-1960 )。 1920 年,安特生派助手、地质调查...
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乡境内,坐落在饮牛河西岸、仰韶村南、寺沟村北的台地上,地势北高南低,呈缓坡状。遗址东西两侧各有深沟,向北可达韶山。仰韶村之名即取仰望、崇敬韶山之义。安特生像 仰韶遗址的发现始于中国地质调查所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 1874-1960 )。 1920 年,安特生派助手、地质调查...
河南省三门峡渑池县城往北约9千米,从仰韶村村南的台地上向北望去,韶山郁郁葱葱,三面环水,蓝天白云下玉米等农作物长势喜人,这里便是先民生息繁衍的理想场所仰韶村遗址。仰韶文化博物馆,建筑外围整体颜色以陶土本色为主,外形为两片拼接的陶片。光明网记者 王蕾摄 仰韶文化博物馆内展览图文并茂,融合了实物呈现、...
仰韶村遗址(Yangshaocun Site),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镇仰韶村南部的缓坡台地上,北依韶山,东、西、南三面环水,为五千至七千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 民国十年(1921年),仰韶村遗址被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发现,其文化被命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村遗址先后进行了三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
仰韶村遗址北依韶山,东、西、南三面环水,位于渑池县仰韶镇仰韶村南部的缓坡台地上。这片看似平凡的土地,却蕴藏着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的密码。历经百年沧桑,仰韶村遗址先后进行了4次考古发掘,如同历史深处的回声,一次次都震撼着世人的心灵。1921年10月,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等人,对渑池仰韶村...
仰韶村遗址,坐落于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镇仰韶村南部的缓坡台地之上,背靠韶山,三面环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命名。该遗址距离渑池县城9公里,承载着5000至7000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的厚重历史。仰韶村遗址的发现,要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一位名叫李济的考古学家,在探寻古代文明遗址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
村遗址保护规划》为依据,在严格保护仰韶村遗址的遗存本体、历史环境格局及完整的自然地形地貌的基础上,通过恰当的展示方式向公众准确、充分地阐释与展示仰韶村遗址的价值,保护和营造遗址生态景观环境,将遗址公园融入渑池县城绿地系统,打造集遗址保护...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厦门大学的研究人员取样提取和测序了仰韶村遗址的古人DNA,首次发表了仰韶村遗址8个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个体的古基因组数据。研究发现仰韶村遗址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相关人群之间具有高度的遗传连续性,并对中华民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遗传贡献。比如,各地汉族人群有57%-92%的遗传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