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时上封①者众
皋陶法治思想的核心是“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明于五刑”自然不必多讲,就是谓以刑律晓谕民众,让大家都知法、畏法和守法。我们在这里主要解释一下“五教”,所谓“五教”就是五常之教,又称“五典”,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它为当时社会最基本的几类社会关系确定了基本的行...
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时上封①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欲加谯黜。征曰:“古者立谤木②,欲闻己过。封事,其谤木之遗乎!陛下思闻得失,当恣其所陈。言而是乎,为朝廷之益;非乎,无损于政。”帝悦,皆劳遣之。
忠弼的解释忠诚 辅佐。 唐 毛杰 《与卢藏用书》 :“帝曰尔谐,擢为近侍。所以 从容 禁省,出入琐闱,忠弼在躬,优柔荐及。” 词语分解 忠的解释 忠 ō 诚心 尽力 :忠心。忠诚。忠实。 忠告 。忠于。忠魂。忠义。忠贞。效忠。赤胆忠心。忠言逆耳。 奸 部首 :心; 弼的解释 弼 ì ...
④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弼,辅助,辅佐。五教,见《舜典》“慎徽五典”。 ⑤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协,服从。中,中正之道。意指起初用刑,是期望以后不必用刑,最终使百姓都服从于中正之道 ⑥时乃功,懋哉:时,通“是”。懋,劝勉、鼓励 ⑦帝德罔愆:罔,无。愆,过失。指舜帝的德行毫无过失。
1.《竹书纪年》:“帝舜三年,命咎陶作刑。”2.《尚书·大禹谟》:“(舜)帝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
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⑤,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⑥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
【题目】【翻译补充】(1)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2)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解析】 (1)魏征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 诚服。 (2)魏征施行仁义.来辅佐朕,想使朕成 为尧、舜之君,即使诸葛亮也无法与之抗衡。
【明刑以弼教的刑法观】#法史故事#明刑以弼教可以说是清代殿试策问以及状元对策所涉及最多的法律问题之一。清朝入关后不久的顺治十六年(1659年)殿试策问就提出:“教化为朝廷首务,刑法乃民命攸关。”清朝沿袭和发扬了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明刑弼教思想,并力图在国家治理的实践中予以发扬光大。也正因为如此,在殿试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