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表示,“代维公司”在网络上发布虚假宣传内容以获取客户信息或通过非法渠道定向获取客户联系方式,其目的在于诱导客户维权并获取高额报酬。在维权过程中,“代维公司”全程幕后指导客户如何作答,伪造维权材料并收取高额的代维费用,甚至通过非法渠道定向获取客户联系方式后有组织、有预谋地利用网络暴力,捏造维权...
其中提到,“法律咨询公司”或“法务公司”仅能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不能“代打官司”或“代找律师”,能够从事诉讼业务的只有律师事务所。但市面上,通过“代维权”“代打官司”等各种名义冒充律所,忽悠兰女士这样当事人的公司依然有不少。 至于周某提到的财产保全,法律上确实有这个概念,指的是人民法院依法对诉讼标的...
非法“代理维权”中介一般会通过网络平台、朋友等渠道声称可以帮助消费者成功维权,达到“消除债务”“征信洗白”“代理退保”等目的,骗取消费者的信任,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随后向消费者索要身份证号、联系方式、银行卡账号、个人身份信息等重要金融...
“代维权”、互联网广告、摄影服务等上榜(主题)国际商报记者 阎密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97448件,解决326017件,投诉解决率65.54%,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5559万元,接待消费者来访...
1 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亟待加强规制 ❶ 无资质招揽诉讼业务 ❷ 过度承诺夸大其词 ❸ 退费纠纷多发 ❹ “服务协议”暗藏不公平格式条款 案例 咨询服务公司超范围提供诉讼代理服务 消费者袁女士称,2024年7月15日,其在某互联网平台搜索、咨询法律问题后,广州某咨询服务公司便与之联系,称可以帮助其维权,7至15...
二、牟利方式花样繁多。不法分子常以各类“咨询公司”为伪装,向消费者收取高比例维权提成、手续费、咨询费。不仅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等,还要求消费者将身份证、银行卡等交其“保管”,以便其非法出售个人信息牟利、截留维权退还资金,甚至擅自代消费者办理信用卡、小额贷款等套取资金。三、“维权手段”...
警惕非法“代理维权” 这天,小苏的爷爷和小苏提到,邻居张奶奶因信用卡逾期问题和银行发生了纠纷,这时有人找到张奶奶说可以代为向银行交涉,帮助其免除还款义务。小苏一听,赶快跟爷爷说:“您赶快告诉张奶奶,不能相信这个人,这是非法的‘代理维权’。” 一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对一起证券投顾领域的“代理维权”案件作出重判,犯罪嫌疑人唐某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十万元,殷某亦被移送审查起诉,这一判决再次敲响了非法代维的警钟。非法代维,看似是为投资者提供便捷服务,实则暗藏重重危机。这类机构或个人往往打着“专业维权”的...
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风控经理冀鑫表示,寻求所谓的“代理维权中介”往往会给自己带来三方面较大风险隐患。 第一,消费者寻找中介的行为,存在其个人隐私信息被非法中介恶意泄露的风险。中介往往会以方便跟金融机构打交道为由,索取消费者的身份信息、家庭信息、资产信息等隐私信息,而这些消费者的隐私信息落到中介手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