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由于皇室发生了内乱,当时的状况也是不乐观的,而他也是去平定了这次内乱,最后也是完成了这个任务。这个事情过后他就被封为了代国公,兼御史大夫,可以说他也是因为这样而进入了人生的巅峰时期。所以说他这个人真的是挺厉害的,在当时的那个时期也算是白手起家吧,最后能够取得那样的成就,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到了...
《唐传奇》故事之:代国公锄强扶弱 唐玄宗年间,代国公郭元振少时潜心读书,一路披荆斩棘终于去了晋州考进士,可谁知却落了榜,只能灰溜溜的回汾州。当天夜里他就离开晋州,走着走着迷了路,走了很长时间,才看到远方有一处灯光,他松了一口气,心想那肯定有人居住,于是他朝着灯光走去。他气喘吁吁的走了八...
作为代国公的郭元振能够躲入深山享清福,应该就是在新州流放的这段时间里。任侠使气,仗义疏财 郭元振(656—713),姓郭名振字元振,是唐朝一位著名将领,公元713年七月,因为助唐玄宗诛太平公主有功,被封为代国公,十月被贬新洲。又两个月后死于赴任途中。《旧唐书》说郭元振“任侠使气,不以细务介意。
不管是郭元振后来平步青云,担任宰相受封国公;还是留名凌烟阁,配享名将庙;都不足以和那一句“我父至矣”相媲美。郭元振这把龙泉宝剑,藏于匣中,却拒敌于千里之外;剑上未沾血,却把名字刻在了治下每个人的心里。最后,让我们唐玄宗李隆基对他的评价,作为结语“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郭元振,伟材生代...
代国公郭元振内相祖地 简介 此代国公郭元振内相祖地,番奴驯象形。下耳穴,以正朝应取穴。代国公郭元振内相祖地手绘图 历史简述 郭元振(656~713),中国唐朝将领。名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北)人。据《旧唐书》记载,少有才智,18岁举进士,任通泉县尉。因参与平息皇室内乱有功,封代国公,兼...
[探索·发现]残碑上刻着“代国公”三个字 相关视频 00:04:32 [探索·发现]还需历经多少道工序剑身才能华丽蜕变 00:05:17 [探索·发现]锻打是铸剑的基本功 也是剑坯成型的必要历程 00:04:59 [探索·发现]匠人如何利用失蜡法完成工艺品的制作 00:04:22 [探索·发现]蜡模的纹饰是否准确直接决定了青...
李靖原为代国公,后来又改封李靖为卫国公.并进入凌烟阁。凌烟阁中确实大部分都封国公,但也有不是国公的,如虞世南真正封爵是永兴县子。他们是: 魏国公裴寂,鲁国公刘树义(唐开国功臣刘文静之子),葛国公刘义节,萧国公张平高(后改罗国公),郇国公钱九陇,邾国公庞卿恽,息国公张长逊,莒国公唐俭,...
李靖原为代国公,后来又改封李靖为卫国公.并进入凌烟阁。凌烟阁中确实大部分都封国公,但也有不是国公的,如虞世南真正封爵是永兴县子。他们是:魏国公裴寂,鲁国公刘树义(唐开国功臣刘文静之子),葛国公刘义节,萧国公张平高(后改罗国公),郇国公钱九陇,邾国公庞卿恽,息国公张长逊,莒国公唐俭,...
郭震简介唐朝将领代国公兼御史大夫郭震生平 导语:郭震(656713)唐朝将领。字元振,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县)人。十八岁举进士,任通泉县尉。因参与平息皇室内乱有功,封代国公,兼御史大 郭震(656—713)唐朝将领。字元振,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县)人。十八岁举进士,任通泉县尉。因参与平息皇室内乱有功,封代国公,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