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照顾母亲,他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村里租地,种点玉米、小杂粮,靠地里的收入维持开销。他说,服侍重病在床的老母亲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2002年,在外打工的李补拴接到了父亲重病在床的消息,便急急忙忙赶回家中,靠着五亩九分地和养骡子存下的五六千元积蓄,带着父亲辗转忻州、太原看病。2004年,父亲得...
6月9日,代县文旅委和该县新高乡党委政府联合,在新高乡综合文化站广场举办以“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事业中,营造非遗传承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活动现场,代县...
近年来,代县多措并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取得可喜成效。2019年,全县发展百亩以上连片种植特色农业产业21151.35亩,实现总产值3900万元,可带动1291户贫困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代县持续加大财政扶贫资金和整合资金对特色农业产业的投入,三年以来,累计投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共计1.38亿元。该县还...
深入挖掘代县传统的非遗文化元素,大力发展非遗文化产业,是代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又一有效途径。 去年以来,代县在古城雁门游客服务中心开设了代县非遗展销中心,共设16个展厅,涵盖刺绣、剪纸、布艺、叶雕、面塑等非遗技艺和代州黄酒、代州咸菜、白水杏杏干、润民月饼等农特产品;以非遗技艺为依托,宜绣则绣,宜剪则剪,宜编则编...
【代县篇】项目建设“火力全开” 秋日的雁门大地,硕果累累,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遍布全县的各项目建设工地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塔吊挥舞,机声隆隆,车辆穿梭……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是代县正在打造的高质量发展“矩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代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赵文全(1926-1953年),代县黑山庄上街村人。1940年7月入伍,194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代县基干队战士、班长、武工队长、河北区队指导员,1野2兵团7军20师58团股长、教导员,3军保卫科长。1950年4月入长春预总,同年8月入3航校,1951年3月毕业于该校一期丙班。任空6师16团大队长、副团长、团长,参加...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但在代县雁门关镇红墙村却鲜少这样的农忙景象。因为这是个移民村,人均耕地才1亩,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周边村的涉铁企业打工。近年来,受疫情和安全生产形势的双重影响,涉铁企业关了又停,村民务工收入难以为继。年轻的支部书记尚高峰苦于找不到好项目,为此一筹莫展。
代县:多元共治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圈”,主流媒体,山西门户。山西新闻网是经国务院新闻办审核批准,由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山西省重点新闻网站。山西新闻网以“立足山西、传播山西、服务网友”为职责,走全媒体、多终端的发展道路,被中国互联网协会列为“全国百强网
“南绍北代”的说法,历来就有,指全国两大黄酒生产基地,南派看绍兴,北派看代州(今代县)。 正是这一传统酿造技艺的传承,让忻州市代县黄酒产业成为该县带动农民脱贫、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也是近年该县推动转型发展着力破解的课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认为,乡村振兴要先“活业”,产业发展起来,才能“活人...
在山西省代县雁门关镇勾三杂粮公司千亩谷子种植基地,67岁的贺银拴和近20名村民一起劳作。 王斌田 摄 中新网忻州7月14日电 题:国贫县山西代县的“蝶变”:多产业“造血”助脱贫 作者 吴琼 家门口当上“上班族”;栽植文冠果树苗、油松等;易地扶贫搬迁后,一家五口去照相馆拍全家福……雁门关古长城脚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