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年 [ gē lǎo niá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gē lǎo nián ] 也称“过年”。仡佬族的传统节日。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上善若水 励精图治 宁缺毋滥 捉襟见肘 曲高和寡 杞人忧天 汗牛充栋 爱屋及乌 ...
佬年 词语名称:仡佬年(仡gē) 词语读音:仡(gēyì)佬(lǎo)年(nián)()仡(gēyì)()()() 词典解释: 也称“过年”。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三月初三。上午,人们到祖宗坟地,由长老点燃鞭炮和铁炮,表示过年开始。然后跳芦笙舞、对唱民歌、打篾蛋球、荡秋千等。下午祭祖。祭品由各户轮流提供,每年十户...
仡佬年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人们准备鸡、酒、肉、饭等供奉山神或土地,以此期望清吉平安。供品享用后,人们在山上或寨门前聚餐,这是当地仡佬族过年的习俗,俗称仡佬年。每年这天,仡佬族的男女老少身着崭新的民族服装,携带着五管芦笙等民族乐器和篾鸡蛋等民族体育器械,以及酒肉饭菜,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老...
佳节情更浓|在京仡佬族同胞欢庆“仡佬年”1月4日,第七届北京仡佬族“仡佬年”迎新联谊会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仡佬年”迎新联谊会由来自贵州的仡佬族大学生主持 北京仡佬族文化促进会负责人、贵州省仡佬学会副会长罗刚介绍,仡佬族是中国西南的土著民族,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95%以上的仡佬族聚居在贵州...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仡佬族的新年。这天,大家团聚在一起,共同祈祷祖宗、山神保佑诸事如意、五谷丰登。又因清明节常在三月初左右,这样两个节一起过,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仡佬年,并一直流传下来。吃过午饭后,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带上酒肉、饭菜、碗筷等,到埋有老祖先的坟墓的草坪上,由本族族长...
在十四夜,吃过饭后,将事先砍来的爆虼蚤(女贞树)树枝和十二根竹子枝桠堆放在院坝或离房屋不远的地方,在每根竹子下面点一支香、一支烛,在每根竹子上挂一张散钱,(竹子共十二根,香、烛各是十二支,散钱共十二张,表示…
小年主要是黔中地区仡佬族披袍支系的年节,其时间也不完全统一。如六枝地区的仡佬族过小年有两种时间,一种是从冬月的第一个虎场天开始,或者说冬月的某一天,即祖先到达此地开荒辟草的这一天开始,前后一共过三天;还有一种是从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过小年,其后是过大年。传说,因当年老王派兵出征,马上就要过年了,为了能...
仡佬族一年之中要过两个年节,一个是春节,另一个是仡佬年,仡佬年在农历三月初三过。春节的时间和习俗大致与汉族相同,但有“喂树”的特殊内容。“喂树”又被称为“祭树”或“拜树”,起源于仡佬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古树(大树)崇拜。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的仡佬族,在农历正月十四日中午,各家备好...
“喂树”又被称为“祭树”或“拜树”,起源于仡佬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古树(大树)崇拜。仡佬年的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