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节 [ zhàng jié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hàng jié ] 手执符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凭证及权力的象征。 坚守节操。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百科释义 报错 仗节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zhànɡ jié,意为手执符节。
简体:仗节 繁体:仗節 拼音:zhangjie 读音:zhàng jié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仗节 造句:仗节造句 组词,组成语:仗节 仗节解释 仗节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未知来源 1:守节操也。依节义而行动也。《后汉书·吴汉传》:「贼众虽多非有仗节死谊者也。」;汉、班固《白虎通·文质》:「士贱仗节死...
仗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下面将详细解释: 1. 手执符节:在古代,仗节指的是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时,皇帝会授予符节,这既是一种凭证,也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符节通常由竹子或金属制成,具有一定的形制和标记,代表着皇权的赋予和信任。 2. 坚守节操:仗节的另一层含义是坚守节操,这源于节这个字的内在意义。
“仗节”开头的诗句 1、衔枚悬瓠城,仗节居延泽。——出自陈傅良《和林懿仲喜雪韵》2、仗节辞王室,悠悠万里辕。——出自南宋·文天祥《杜架阁》3、仗节气盖世,横矟勇冠军。——出自李厅《关侯庙》4、仗节星驰趣援兵,睢阳惜已陷忠臣。——出自徐钧《张镐》5、明经魁别幙,仗节聘殊邻。——...
符节是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时皇帝授予的凭证,代表其权力和身份。如《汉书·叙传下》所记载的博望侯和贰师将军,他们手执符节,在西域取得了重要的功绩。再如唐代的赵合,他被授予符节,得以随时离开城池。此外,在《剧谈录·凤翔府举兵讨贼》中,宰相手持符节指挥军队,鼓舞士气。另一方面,仗节也可以指...
仗 zhàng [动](1) (形声。从人,丈声。本义:执,拿着)(2) 同本义 [hold a weapon]韩信仗剑从之。——《史记·淮阴侯列传》独行仗剑至韩。——《史记·刺客列传》(3) 又如:仗斧(手持斧铖钺。表示权威);仗节(手持符节;坚守节操);仗策(手持马鞭。骑马)(4) 依靠,依赖 ...
为言仗节瀛海上,齿发衰谢气如虹。 ——《朱信叔洛阳人往佐长安省幕》家铉翁 厌聆羽客提锋入,喜见将军仗节开。 ——《严尚书重浚横泉井》李翔 国步阽危古所稀,旷无仗节不胜讥。 ——《题义节夫人传·国步阽危古所稀》吴说 仗节而死,无愧委质。 ——《提举京城四壁守御刘公》靖康小雅 殊邻复盟好,仗...
“报国有谁能仗节”全诗 《句》宋代 王文卿 报国有谁能仗节,升天由此可无梯。《句》王文卿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句》朝代:宋代 作者:王文卿 报国有谁能仗节,升天由此可无梯。【中文译文】报效国家,有谁能够以忠节相担,达到天堂,无需梯子便可飞升。【诗意】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
仗节死义,意味着在危难之际,坚守道德与正义的原则,宁愿牺牲生命也不背叛信仰或原则。历史上,这种行为被视为高尚的品质,是士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苏轼在《上皇帝书》中提到,山阳的亡命徒苏令,面对困境时,没有一人能够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这是因为他们的威权和权力早就被剥夺,失去了应有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