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亭之战 仓亭之战,亦称平丘之战,为袁绍和曹操继官渡之战后所对峙之最后一场战役,袁绍在这场战争中凑足七万余兵力攻曹,曹操由于献帝之故,命北方各路诸侯赐兵五万攻袁。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四月,于仓亭大破袁绍,隔年五月袁绍吐血而亡。此战最终决定了河北地区的最终归属。背景 建安五年(200年)...
可惜袁军新败,加上精锐部队损失较大,再一次被曹操击败了,仓亭之战更加确立了战后曹操集团的军事优势地位,可是即便如此,曹操平定河北四州还是用了7年的时间,如果说袁绍还足够年轻,且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话,北方的归属就真的不一定是曹操
袁军大乱。”这是仓亭之战的关键!曹操用背水阵反击,但袁军还是占有数量的优势,双方都长途行军,半夜都没有睡好,最多曹军比袁绍军多吃了夜宵,看许褚的优势发挥出来以后袁军就阵型大乱了,许褚飞马当先,力斩十数将,袁军阵中无人可当,这个时候官渡之战的后遗症就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了,袁军没有大将?韩猛、蒋义渠之流...
仓亭之战,乃东汉末年一场重要战役。其时,汉献帝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与袁绍两大势力再度交锋。战事发端于官渡之战后,袁绍不甘失败,集结余部,欲与曹操决一死战。地点则在仓亭津,即今山东阳谷县北古黄河上,为当时黄河南北之重要渡口。 参战双方,一方乃曹操,其时势力已渐成气候,一方则为袁绍,虽官渡之战失利...
仓亭之战,还有一个别称叫做平丘之战,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之前的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破了袁绍不可战胜的神话,可袁绍毕竟根基深厚,元气虽伤,但仍有反扑之力。建安六年(201年),袁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再次凑足了七万余兵力,气势汹汹地向曹操发起进攻。他一心想要复仇,夺回在官渡...
仓亭之战中,袁绍的惨败让刘备意识到,袁绍已无法成为他实现抱负的依靠。刘备深知,自己必须尽快寻找新的出路。此时,他将目光投向了荆州的刘表。刘表,身为汉室宗亲,在荆州地区拥有一定的势力和威望。刘备认为,投奔刘表或许能够为自己提供一个暂时的安身之所,同时也有可能借助刘表的力量,积蓄自己的实力,等待时机...
“苍亭之战”是东晋十六国中的冉魏和后赵在苍亭所发生的一场大战。此战以冉魏的全胜而告终,这场大战也让新生的冉魏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走向了极盛时期,并成为周边举重若轻的一股割据势力。而在这场大战中冉闵以独具一格的战略安排让比自己强大数倍的后赵近二十万大军土崩瓦解,他先以战斗力较弱的十二万大军将后...
结合两者的情况来看,“官渡之战”并没有彻底击溃袁绍,只是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双方的差距,让胜利的天平重新平衡起来。被忽视的“仓亭之战”在“官渡之战”之后,曹操与袁绍又发生了一次战役,就是“仓亭之战”。这次战役就在“官渡之战”后没过多久,发生在建安六年(即公元201年)。《三国志》对“仓亭之战”...
官渡之战虽然是曹操取胜,但是袁绍的强大并不是这一仗就彻底打趴下的,曹操也的确需要仓亭之战进一步确立对袁绍的优势,而对于袁绍来说,官渡之战后他还有翻盘的机会,毕竟哪怕是他死后,袁氏集团内部分裂斗争,曹操也是在建安十一年,平定并州后,才算是基本击败袁氏集团,《幽州刺史议》幽州突骑,冀州强弩,为天下精兵。国...
四月,曹操率军沿黄河北上,对驻守仓亭(今山东阳谷县北)的袁绍军发动攻击,一举歼灭。自此,袁绍的主力被消灭殆尽,再也没有能力主动发动攻击。九月,曹操班师回到许都。这时,东海太守昌豨再次反叛,曹操派夏侯渊、张辽率军围攻,数月未能攻下。曹军粮尽,将领们商议撤军。张辽对夏侯渊说:“几天以来,我每次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