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就在大家都没了办法的时候,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做了肉汤送给重耳吃。历史上,重耳流亡十九年后,终于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就是著名春秋霸主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论功行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为介子推叫屈。
追随他的人中,有个人叫介子推,对他是忠心耿耿,为了救重耳,他竟然忍着疼痛,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了给重耳吃。重耳知道了事情原委后,非常感动,当即表示,日后若能东山再起,一定重重犒赏介子推。在外流亡多年以后,重耳终于抓住机会重回晋国,做上了国君,成为日后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
【篇一】介子推的故事 1、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重耳即位后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
在中国悠久的民俗文化中,有两个节日是纪念历史人物的:一个是端午节,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一个是寒食节,为缅怀晋国大夫介子推。今天讲讲介子推的故事。一、重耳流亡: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惠公登基后,害怕公子重耳威胁到他的君位,就派刺客刺杀重耳。从此,重耳走上了流亡之路。重耳踏上流亡之路时已经43岁,...
最早记载介子推故事的史书是《左传》,但《左传》并没有说介子推是忠臣,也没有说他是被烧死的。推崇介子推为忠臣,将介子推的死与晋文公派人烧山联系在一起的,始于《庄子•盗跖》篇,其曰:“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在楚辞中也将介子推与忠联系在...
后来,因为寒食、清明两个节日有些习俗重合,所以最终合而为一。当然,对寒食节(清明节)是纪念介子推的说法,后世一直存在争议。可是人们之所以纪念介子推,是敬佩他“不言禄”的骨气。他的故事,恰好又符合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食的意境。因此,介子推和清明节的故事才广为流传。#4月创作打卡挑战赛# ...
介子推的故事简介 介子推,字子推,名介之推,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被誉为“大贤”。他的故事充满着传奇色彩,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介子推的故事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榜样,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介子推的故事吧。介子推年轻时就非常聪明,但他却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勤奋好学,虚心向他人请教。他曾经问孔子,...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贤士,关于他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记录得十分简洁。故事大意是:介子推早年随晋文公流亡在外,晋文公回国之后,封赏那些当初跟随他流亡的士人。介子推不言禄,禄也弗及,然后和母亲一起归隐,不久就去世了。晋文公事后去寻找介子推,但是并没找到,于是封了一块地给他,算是奖赏,...
当时有民谣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仁者不朽 为春秋贵族,介子推的行为并非忠君而是爱国,不管介子推的故事是否存在,不管寒食的风俗是否科学,这一传统既崇拜英雄、又尊敬仁者,值得后人领会和继承。正因为如此,黄庭坚赞叹道"士甘焚死不公侯,满眼蓬蒿共一丘"(黄庭坚《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