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行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登高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此警世名言出自于儒家经典之一《中庸》。原文 君子之道,辟(1)如行远,必自迩(2);辟如登高,必自卑(3)。《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4)。”子曰:...
“登高必自”这一名言源自泰山登山起点孔子登临处的石坊前碑刻,明嘉靖39年由济南府同知翟涛题写,其原始语句出自《中庸》:“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这句话的含义是,无论是攀登高峰还是远行,都要从基础和近处开始,体现了一种稳健和务实的态度。在泰山的“登高必自”石碑上,这句话蕴含了双重...
1、碑文字面意思指从泰山脚下往上“登高”必须要“自”此经过。“自”是从、经过的意思。2、“登高必自”加上石“碑”作“卑”的谐音,切合《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之句,是古人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
登高必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攀登高耸的山峰,一定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它告诉我们,无论是追求个人的目标,还是完成一项任务,都需要从最基本、最基础的地方着手,逐步积累,循序渐进。这个成语强调了以下几点: 首先,登高必自强调了个人的努力和积累。攀登高峰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积累,逐步提升自己。在...
登高自卑(拼音:dēng gāo zì bēi)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戴圣《礼记·中庸》。登高自卑(卑:下)指登上高山要从山底下开始。比喻事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连动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引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
登高必自卑,汉语词语,拼音是dēng gāo bì zì bēi,指登上高处一定要从低处开始。自 《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释义 登上高处一定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示例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登高必自卑,不能好高骛远。辨义 此处的“自卑”一词是古今...
登高必自出,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源自古代文献。解释:一、直接的含义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要想攀登到高处,必须自己动身去做。在这个语境中,“登高”代表追求高远的目标或成就,“必”表达了必然性,“自出”则强调主体需要自我行动、自我努力。二、深层哲理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这句话体现了...
登高必自出自《中庸·第九章》,意思是攀登高峰一定要从平地开始。这句话在字面上描述了一个简单的物理事实,即无论山峰有多么陡峭,攀登者都必须从山脚开始,一步步向上攀登。这个过程需要耐心、毅力和不断的努力,因为攀登者需要克服重力,一步步向上走,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精力。然而,这句话...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是“四书五经”《中庸》中的一句警世名言,其意思是说,要想走很远的路,到达远大的目标,就必须从近处开始;要想登上高山之颠,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就必须从山脚起步。这和老子所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