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粘、 对 、替 1 什么是粘 粘是指韵句与其后一句(奇数3、5、7),句子中第2、4、6位上的字的平仄相同。即平粘平,仄粘仄。很多初学的看到这个概念可能会晕。说白了就是就是格律诗中第三句、第五句、第七...
古体诗里的粘对是诗律术语。对,取相对之义,指同一联内对句与出句平仄必须相反相对,即仄对平,平对仄。粘,取粘连、粘附之义,指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必须相同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对、粘的标志主要看五言第二、四字,七言第二、四、六字平仄是否有误,最关键位置的五言第二,七言第二、...
“粘” 要求相邻两联中,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例如在五言律诗中,若上联对句为 “平平仄仄平”,下联出句应为 “平平平仄仄” ,像孟浩然《过故人庄》里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是上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是下联,“山” 和 “轩” 都为平声字,符合 “粘” 的...
有朋友问什么是诗词里的粘连?失粘是什么意思? 老街以前也写过有关黏连的文章,不过看到的人不太多,另外这个问题似乎也太简单了不值得大书特说。但是对于不熟悉格律诗的人,这个黏连搞不清楚,确实会对于格律诗的规则搞得稀里糊涂。 一、只有格律诗才讲...
不叫“黏连”,叫粘(nián)对或黏对,粘对的意思是:对:出句和对句平仄类型相反,就叫对。粘:...
律诗每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与上一联对句, 第二字的平仄相同,称为粘;一联之中对句第二字与出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反,称为对。用法介绍 不合乎粘的规则的,叫“失粘”;不合乎对的规则的,叫“失对”。初唐时,格律未严,“粘”的规则尚未确定下来,所以有少数失粘的现象,直到王维还是如此。唐诗中,即便如...
问:五言律诗,格律中“两联间相粘”是什么意思? 所谓“相粘”,又称为平仄相粘,在五律中,指它的上一联的第二句与下一联的第一句中的二、四字的平仄要相同。例如:杜甫的《春望》是一首五律。首联的第二句”城春草木深“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颔联的第一句”感时花溅泪“的
律诗的解释[lushi,a poem of eight lines] 中国 旧诗体裁 之一 ,形成于唐朝,每首诗八句,二、四、六、八句要 押韵 ,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定规,有五律(五个字一句)、七律(七个字一句)两种 详细解释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起源于 南北朝 , 成熟 于 唐 初。格律要求严格。...
就是第1联的后一句,和第2联的前一句,的第2,4,6字平仄应该相同。出自“平仄规律”:一顿之内平仄相同;两顿之间平仄相错;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解释:1,顿就是停顿,一顿之内平仄相同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是“仄仄(停顿一下)平平(停顿一下)仄仄(停顿一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