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操鱼雷 Neger 可能德国人认为自杀式驾驶员不符合“德国人”的尊严,而意大利的方案更适合特种作战。尽管如此,战争中期,他们决定研制人操鱼雷,特别是在意大利成功使用“水蛭”之后。相较之下,日本虽然也使用“回天”击沉了美国的船只,但成功率较低。日本鱼雷“回天”为了进行海上特种作战,德国成立了“Kleinkam...
1944年9月1日,日本第一支装备回天鱼雷的测试部队在山口县的大津岛成立,黑木博司和仁科关夫作为设计者自然是参与其中。但很快就闹出了笑话,也死了人!九三式氧气鱼雷的航行稳定性本来是杠杠的。但一顿猛如虎的土法变身之后,彻底破坏了鱼雷的重心结构,一般人很难驾驭。导致回天鱼雷一启动就像海里的撒欢的鲨鱼似...
意大利人设计的人操鱼雷名为“水蛭”式人操鱼雷,由两名蛙人骑在上面进行驾驶,之所以需要两名蛙人,是因为一个人没有办法完成后面的工作。当两名蛙人骑着鱼雷潜伏到敌人舰船下方后,便会将鱼雷的头部拆卸下来,这个部分就被称之为“战斗部”,两名蛙人会在舰船底部龙骨的两侧挂上一根绳索,然后将拆卸下来的“战斗部...
意大利人采用的人操鱼雷被称为“水蛭”式,它由两名蛙人骑着潜入敌舰附近,然后将鱼雷的战斗部分分离出来,挂在敌舰底部。通过将绳索穿过敌舰的龙骨来实现这一操作。接下来,他们会启动战斗部上的机械延时引信,然后骑在无头鱼雷上悄悄溜走。这种人操鱼雷的战术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尽管人操鱼雷战术有其独特之处,但...
1941年12月18日,意大利“斯基尔”号潜艇携带3艘“猪猡”悄然抵达亚历山大港入口处约1海里处,“斯基尔”号升起潜望镜,艇长福格西中校仔细观察了周围情况,发现一切正常,便下令人操鱼雷出动。3艘“猪猡”依次从母艇甲板上的特殊容器里滑入海里,向亚历山...
意大利版本的“人操鱼雷”长6.7米,直径530毫米。鱼雷上方有两个座位,潜水员即鱼雷的操纵者坐在上边。当鱼雷靠近敌军舰艇,潜水员发出攻击命令后鱼雷的头部、座位将分离,以保证驾驶人员的安全。这次意大利海军的目标是英国商船,尴尬的是还没等到接近后者的时候,鱼雷便进行分离了。尔后因为驾驶人员身体感到不适,便...
一、故事出处——俞淑贞《活人鱼雷》“把人当鱼雷从潜艇中发射“的故事,原名叫《人弹》,作者俞淑贞,...
一战时的鱼雷精准度不佳,鱼雷在水中航行的轨迹也容易敌方被发觉,从而做出规避动作。1918年,两名意大利人将原有的鱼雷拆掉弹头,换上可拆卸的磁力弹头,改装出了第一款载人鱼雷,并亲自驾驶着这款鱼雷取得了载人鱼雷的第一个战果。但这种鱼雷的操作十分原始,调整方向的方式是驾驶用手推,是一款真正的“载人”鱼雷...
人鱼雷,微型潜艇,又称袖珍潜艇,源自意大利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因经济力量薄弱而发展的产物。它的设计独特,艇体呈圆柱形,配备炸药包,形似鱼雷。操作方式上,人鱼雷通过人力控制,因此得名。在一战期间,意大利海军利用人鱼雷成功击沉了一艘奥地利军舰,这一战术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意大利海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