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千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仍然非常贴心地送上十个工具,帮读者更好地接纳人生的有限性,度过美好的四千周:比如限制清单上待办任务的数量,出一进一;一次只专注于一个大项目;要事优先;用有意识的不平衡来取代所谓的生活工作平衡;关注已经完成的事情,而不是只关注尚未完成的事情;深入体验日常生活……等等。这其...
对话《四千周》作者:人生只有四千周,如何摆脱无效忙碌?Edu指南 · 2024.12.06 17:59 · 来自上海本期嘉宾是《四千周:凡人的时间管理》作者奥利弗·伯克曼Oliver Burkeman,《四千周》是《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畅销书,被称为“越忙越要看的一本书”。
《四千周》(Four Thousand Weeks:Time Management for Mortals)这本书在开售前我就很想看了,当时被“人生只有四千周”这个说法直接击中,却迟迟没有下单,大概内心中又有些逃避现实。鬼使神差的,居然在坐月子期间下了单,读完才发现,原来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也刚刚升级做爸爸,所以书中有多处关于育...
最近读到一句话:“人的一生只活四千周”,这简直是个惊天动地的发现!🤯 四千周,换算下来就是76年,真的是这样吗?时间有限,我们真的需要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欲望。我们总是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以为这样就能显得自己效率高,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在追求一种自我满足感。那么,这些事情真的有价值吗?🤔这...
个人生产力的痴迷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种痴迷专注于控制个人的生活、时间和注意力。但这些只有在我们共同努力、协作时才有意义。如果你能为自己安排一个始终如一的周末,但却与此同时别人正在工作,那也不算真正的胜利。 非强迫的生产力的共鸣,但有所区别。这本书不太关注于寻找方法,让人在意义丰富的工作中愉快投入...
如今,他把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写成了这本“反时间管理”的书,希望能帮更多的人找回真正想要的人生。精彩书评 《四千周》以一种幽默感和不偏不倚的视角,解决了重大甚至是存在主义的问题。——《纽约时报》这本书是对人类短暂性的明智思考,在自助手册和哲学冒险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卫报》如果我只能推荐一...
击倒自己最后的信念感,是无法面对人生已过大半,流逝的时间里一事无成的空虚感,人生意义就此虚无缥缈。主要原因,25件想要做的事里都想拥有,也都付出浅薄的努力,但最终结果连5个都没有完成。我们要学会意识:正因为错失了其它的可能性,选择才变得有意义。还有一种可能,你选的大石头根本放不进玻璃罐,哪些...
人生只有四千周,是卷还是躺? 如果我们能活到80岁,那就意味着我们只有4000周的时间。这个数字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震惊,真的是这样吗?而且,读到这本书的人,基本上已经过去了1/4个4000周了呀。 确实,如果我们单纯从时间上计算,就是这样。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时间这么少,或者我们终于意识到时间这么少,我们应该如何...
📖 《人生只有四千周》这本书,通过接纳时间和生命的有限性,帮助我们构建有意义的生活。它提醒我们,即使能活到80岁,我们的时间也仅仅勉强超过4000个星期。人生不应只是快进,而是要活在当下,选择我们真正想要的活法。💡 书中提出了一些颠覆性的观点,比如“人生本是就是边拥有边失去的过程”,以及“注意力就是你...
《四千周》的作者花了数年时间试图优化他的时间管理技能。他买了昂贵的记事本,尝试了很多技巧,比如把一天安排在15分钟的时间块(时间颗粒度)里,并把他的生活分为A、B和C的优先级。这些方法让他觉得自己总是处在掌握生产力的边缘。但是,征服时间的那一天从未到来。相反,他感到更加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