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化运动名称解释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8年到1961年期间,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而推行的一项重大经济和社会改革运动。该运动是由中共中央主导和推动的,旨在通过大力发展农业集体化和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这一运动始于1958年,...
最终,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农村改革的深入,人民公社化运动被取消。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农村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上通过的决议,由原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过渡到人民公社,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可以说是大跃进的产物.是农村所有制形式的变革,属于政治范畴,是生产关系的变革,表现为大刮共产风、“一大二公”.此次生产关系的变革,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群众觉悟的思想水平,不切合实际,搞...
看来“人民公社”是一个好名字,包括工农兵学商,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人民公社”前面加上个地名,或者加上群众所喜欢的名字。公社的特点,一日大,二日公。公社的内容,有了食堂,有了托儿所,自留地的尾巴割掉了,生产军事化了,分配制度变化了,一个小并大,一个私并公,乡社合一了。人民公社还是社会主义性质...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它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 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原因、表现、影响和教训分别是:(1)时间:1958年发动。(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3)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大跃进的表现)和“共产”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现)为标志的“左倾”错误...
1958年11月28日至12月10日,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这个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决议》,集中体现了党对初步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倾错误的思想认识。《决议》对人民公社的兴起给予极高评价,同时强调必须划清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决...
答:人民公社化运动 :是指在“大跃进”运动 的高潮中,在我国部分农村合并农业生产合 作社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全国范围的运动。 在人民公社内部,生产集体化、生活军事化、分配平均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公有化, 完全违反等价交换、按劳分配原则。其结果 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 妨碍和破坏了生产力的...
“大跃进”违背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农业发展带来消极后果,极大地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1959年至1961年我国粮食供给严重困难。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浪潮中,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在加快生产力方面跃进的同时,开始谋求生产关系方面的跃进,认为公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