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上通过的决议,由原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过渡到人民公社,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可以说是大跃进的产物.是农村所有制形式的变革,属于政治范畴,是生产关系的变革,表现为大刮共产风、“一大二公”.此次生产关系的变革,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群众觉悟的思想水平,不切合实际,搞...
看来“人民公社”是一个好名字,包括工农兵学商,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人民公社”前面加上个地名,或者加上群众所喜欢的名字。公社的特点,一日大,二日公。公社的内容,有了食堂,有了托儿所,自留地的尾巴割掉了,生产军事化了,分配制度变化了,一个小并大,一个私并公,乡社合一了。人民公社还是...
1958年11月28日至12月10日,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这个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决议》,集中体现了党对初步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倾错误的思想认识。《决议》对人民公社的兴起给予极高评价,同时强调必须划清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决...
人民公社化运动名称解释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8年到1961年期间,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而推行的一项重大经济和社会改革运动。该运动是由中共中央主导和推动的,旨在通过大力发展农业集体化和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这一运动始于1958年,...
人民公社这个军事化,又有民主,又有很严格的纪律,但是他们相互的关系是同志关系,是用说服,不是用压服。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83)的核心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1. **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土地、农具等完全公有,取消家庭私有经济;2. **统一经营集中管理**:生产由公社统一计划调度,农民失去自主权;3. **分配平均化**:实行"按需分配"和基本供给制,削弱劳动积极性;4. **政社合一**:公社兼具基层政权与经济组织双重职...
解析 【解析】答案见解析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1958年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项决策。主要目的是加速合作化程度,配合大跃进运动,尽快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本质上是一种不适应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的调整 ...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社会运动,虽然它们在时间上有交集,但目标和特点却有所不同。让我们来详细看看这两个运动的区别和影响。 📅 时间背景 人民公社化运动始于1958年,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大跃进运动也是在1958年提出,并持续到1960年。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它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 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