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旧事》(清.张澍辑):“汉武帝苑中有柳状如人,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宋赵令畴《候鲭录》卷二:“李商隐《江之嫣赋》云:‘岂如河畔牛星,隔岁祇闻一过。不及苑中人柳,终朝剩得三眠。’汉苑有人形柳,一日三起三倒。” 人柳即柽柳,又称垂丝柳、观音柳。落叶小乔木,供观赏,枝叶可入药。柳...
历史典故> 人柳蹁跹 源见“汉柳三眠”。人柳,即柽柳。形容杨柳起伏舞动的情状。清钱谦益《呈云间诸好》诗:“仙桃方照灼,人柳正蹁跹。” 人柳蹁跹相关 萋斐贝锦 萋毁 萍实 萍浮蓬转 萑苻之盗 萤苑 营丘笔 萦带全城 萧何律 萧何昴宿 萧何识故侯 ...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清明插柳 分析总结。 古人有折柳相赠请写一个与柳有关的典故结果一 题目 古人有折柳相赠,请写一个与柳有关的典故 答案 清明插柳相关推荐 1古人有折柳相赠,请写一个与柳有关的典故 反馈 收藏
比如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的杨柳就和送别有关。那有没有可能在某个不太出名的作品里,有一个在杨柳树下送别的情节,而送别的双方后来成了无情人,于是就慢慢演变成这个典故了呢。 三、民间传说中的版本 在民间传说里啊,可能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渔夫,...
解析 【解析】示例:运用了“折柳”的典故。相传汉代人 送客到长安东的灞桥时,折取路边的柳枝相 赠。“柳”与“留”谐音,以示挽留之意,表示不愿分 离。后以“折柳”表惜别之情。“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中的“折柳”即用此典故。
好作思人树,愧无惠化传。”柳宗元病逝后,人们为他建了柳公祠,祠前的那片柳林,称之为“柳公柳”。欧公柳。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建造平山堂,并亲手在堂前栽植一批垂柳。九百多年过去了,唯一保存下来的那棵柳树,树叶扶疏,老而不衰,蔚为壮观,人称“欧公柳”。苏堤柳。宋代文豪苏东坡到杭州为官...
3【题目】中国古代典故的书就像这样的、:“武陵人”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后比喻隐居的人。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