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1”气象信息电话自动答讯系统是由当地气象台与电信公司合作开通的。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数字语音合成技术,具有语音清晰、内容丰富、全天服务的特点。在服务内容上,更是体现了专业、全面、及时的特点,信息服务信箱内囊括了全国及省内150多个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和天气实况,并且还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生活气象指数...
3月31日下午,在上海市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的共同支持下,由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气象局携手多家头部人工智能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创建的上海市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创新中心成功启动建设。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毕宝贵、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徐汇区区长王华、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宏韬出席。为支撑人工智能气象产业孵化和加速应用场景...
短临预报模型(NowcastNet)、强天气分类预报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集成进入中国气象局短临预报业务系统(SWAN 3.0),初步建立以大模型为“核芯”的强对流人工智能产品体系,首次实现精细到乡镇的强对流预警信号客观实时指导;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关键要素分钟级预报,面向大城市等重点区域实现逐10分钟滚动更新的1公里分辨率...
3月7日,中国气象局印发《人工智能气象应用2024年度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气象业务服务中的“核心支柱”能力建设,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气象高质量发展。这是否表明AI模式将接班传统数值模式?AI天气预报的表现也不是无可挑剔的。AI模式是基于数值模式所产生的数据进行训练的,通常使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对局部大气的云物理过程进行影响,实现增雨(雪)、消雹、消雾、防霜冻等目的的活动。 云龙县今年在白石镇双龙村和长新乡永香村新建设并投入使用了两个标准化人工影...
6月18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人工智能全球中短期预报系统“风清”、人工智能临近预报系统“风雷”和人工智能全球次季节—季节预测系统“风顺”。综合国内气象大模型发展并对标国际前沿进展,中国气象局联合清华大学组建攻关团队,在大模型预报核心技术、预报精准程度上寻求突破,构建了“风清”大模型。该模型具有大气强物理融入...
上海市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创新中心启动建设 大模型“雨师” “扶摇” 今年汛期将正式投运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3月31日报道:AI能为气象预报做些什么?上海已有了最前沿的实践。3月31日,上海市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创新中心的“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拉开建设大幕,首次发布 “雨师” 和 “扶摇” 两个气象预报模型,标志着...
有人担心人工增雨会对健康有害,其实,人工增雨对大气、水等环境因素是没有危害的。气象专家说:人工...
“大家关注通过提升技术手段,实现更高准确度的预警,继而为最大限度地规避极端气候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马柱国说,“人工智能正可为气象预报带来技术和方法的提升,以此提升预报效率和准确度,让更精准预警成为可能。”人工智能应用于气象领域,实质上是利用大数据、高算力等技术与气象预测的深度结合,形成智能跨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