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基 人工基(artificial basis)是1993年公布的数学名词,出自《数学名词》第一版。公布时间 1993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出处 《数学名词》第一版。
地基处理是确保工程结构稳定性的关键步骤。人工处理地基是通过人力或辅以小型机械手段进行地基加固的一种传统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小型工程或在狭小、复杂环境中进行施工。地基处理的目的 1、提高土体承载力;2、减少土体的压缩性;3、控制地基沉降速率和总量;4、防止土体液化。人工地基处理的常见方法 1、挖除与回填法 ...
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1、换土地基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土地基来处理软弱地基。施工工艺过程∶挖软弱层→回填→夯实适用范围∶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1)、砂地基和砂石地基(2)、灰土地基灰土地基是将基础下部一定厚度的软土层挖走,然后...
人工地基通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地基承载能力不足:当原有地基无法满足建筑或工程结构的承重要求时,人工地基可以通过加固处理的方法提高其承载能力,以确保建筑物或结构的安全。 2.天然地基的不稳定性:某些地区的土质较差,容易发生沉降或滑动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工地基的加固处理能够有效地改善地基的稳定性,减少地...
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不能承受基础传递的全部荷载,需经人工处理后作为地基的土体称为人工地基。 处理的方法有: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砂石桩法、石灰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土挤密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含深层搅拌法、粉体喷搅法、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单液规划法、碱...
人工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换填法: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回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并且没有侵蚀性的材料,如灰土、砂土、碎石、粉煤灰等,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2. 夯实法:利用夯锤自由下落的冲击力来夯实土壤,以提高地基的强度和承载能力。3. 挤密法:通过在地基中打入...
人工地基:加固上部土层,提高土层的承载能力,再将基础做在这种经 人工加固后的图层上。 2浅基础:置于天然地基上、埋置深度小于5m的一般基础(柱基或墙 基)以及埋置深度超过5m,但小于基础宽度的大尺寸基础 (箱形、筏型基 础),不考虑侧面摩阻力。 深基础:直接做在地基深处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埋置深度超过m或 ...
1. 性质差异 - 天然地基:指的是那些自然状态下就能够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进行人工处理的地基。- 人工地基:指的是经过人工加固处理后的地基,旨在改善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2. 形成条件差异 - 天然地基:指的是那些天然土层,由于其本身的土质较为坚实,不需要任何人工加固处理就可以...
解析 答:天然地基——天然土层本身具有足够强度,不须人工改善或加固便可作为建筑物的地基。如岩石、碎石、砂土、粘土。(2分)人工地基——由于荷载较大或地基承载力不够而缺乏足够稳定性,须预先对土层通行人工加固后才能作为建筑物的地基。如压实、换土。(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