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监督,就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由它产生的本级国家机关和由它选举任命的本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执行法律法规和履行职责情况所进行的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监督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对人大监督主体、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原则、监督形式等,作了全面规定。按照宪法和法律...
记者从全国人大常委会获悉,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用好宪法法律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监督,确保经济体制改革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围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重要工作内容布置开展执法检查 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
法律分析:人大监督的七种方式 1. 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人大通过听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报告,对其工作进行审议,以确保政策和法规的有效实施。2. 审查和批准计划和预算:人大对政府的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进行审查,并批准其执行,以保障国家财政的合理运作和公共资金的透明使用。3. 审查规范性文件:人大对...
近年来,人大监督工作不断探索、持续创新,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也面临诸多挑战。进一步健全人大监督机制,要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持续完善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的路径和方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强化其他国家机关依法履职。坚持正确监督,要以坚持...
依法监督,人大监督的鲜明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依法监督”,是对近年来人大监督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肯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特别强调坚持依法监督,...
人大监督的七种方式包括: 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 审查和批准计划和预算; 审查规范性文件; 罢免和撤职; 询问和质询; 对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这些监督方式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行使监督职权的重要手段。在开展监督工作...
人大财政监督是指人民代表大会依据《宪法》以及国家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对财政部门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情况,政府预算编制、执行的情况实施监督的一种国家管理活动。从实质意义上而言,人大财政监督制度的价值在于通过财政资金方面去制约与监督政府的活动,使政府权力能够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特征 人大及其...
监督法规定的七种监督方式是:一、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二、审查和批准计划和预算;三、审查规范性文件;四、罢免和撤职;五、询问和质询;六、对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七、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这些监督方式共同构成了人大监督的完整体系,确保了人大在行使监督职权时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是人大对...
坚持有效监督,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依法监督,就是要遵循法定权限、依照法定程序、履行法定职责,推动各国家机关在宪法法律范围内履职尽责、开展工作。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是人大监督的重大原则和实践要求,是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