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银首人俑灯是战国时期的文物。简介 银首人佣灯,其制作年代为战国中期。高66.4厘米,宽55. 2厘米,重11.6公斤,1977年中山国王墓出土。该器由人俑座、蟠离杆和灯盘级组成为三盘九钟灯。在兽纹方座上立一青年男子,身著云纹右袵袖锦袍,腰间系带并挂有带钩,头部银制。精致的头发,黑宝石镶嵌的眼睛...
如果单从贵州出土的这两件汉代铜灯上人俑的不同坐姿分析,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作为汉式题材的人俑灯在传入西南夷过程中,人俑形象显然受到了地方文化的影响和融合;二是从西汉时期完全不尊重人的“踞坐”,再到东汉早中期休闲随意的“跪坐”,文明的脚步始终在不断向前。我们在距离万屯不远的兴仁县交乐东汉中晚期...
在河北博物院,除了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的长信宫灯,还有一盏同样令人惊叹的铜灯——银首人俑铜灯。这盏灯源自战国时期的中山国,造型独特,工艺精湛,集艺术与实用为一体,是战国灯具中的杰出代表。铜灯由人俑、蛇、灯杆、灯盘和方座组成。人俑身着云纹右衽锦袍,双手各握住一条蛇(也有说法是螭龙),左侧上下两个灯盘...
[探索·发现]M6号墓葬西库室内出土的银首人俑灯彰显墓主人地位选集 更多 《探索·发现》 20250320 郭东村墓葬群(1) 《探索·发现》 20250319 匠人·匠心(一百九十五) 《探索·发现》 20250318 探秘曹操宗族墓(3) 《探索·发现》 20250317 探秘曹操宗族墓(2) 《探索·发现》 20250316 探秘曹操宗族墓(1) ...
让我们每天都走近一样文物,领略它深厚的历史底蕴。今天,我要向大家展示的是,那造型奇特,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的战国时期文物——银首人俑铜灯!这盏铜灯,如同一位古代文人所使用的“台灯”,还具备亮度调节功能呢!它分为三个灯盘,每个灯盘之间插入三支装饰精致的圆锥形灯扦,专门用来放置蜡烛。因此,无论是在...
俑座为男性,发髻置于前额,头部缠巾,深目鼻高,尖下巴,络腮胡须。头部仰视灯盘,右手撑地,左手举托灯盘,跣足盘腿而坐。腹内中空。灯盘敞口,直腹,下部折收与男俑左手相连,盘内支钉缺失,仅见支钉洞。数字博物馆 2013年,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与百度百科强强联手,共同打造了数字化、立体化的权威知识普及平台...
②银首人俑灯造型非常优美。在兽纹方形座上站着一个用银做人头的人俑,人俑以黑宝石嵌眼,显得神采奕奕。它张开两臂,手握双螭。人俑灯上托一高抢灯盘,左手上双螭缠绕与两个灯盘相连,三个灯盘在空间位置上错落有致,有很强的艺术性。银首人俑灯的灯杆和灯盘还可拆卸。十五连枝铜灯形体高大,似一株花树。它...
这些胡人俑灯出土于1957年的广东省广州市河南晓港新村刘王殿,属于西汉时期的文物。它们的高鼻、深目、厚唇的胡人俑形象,是汉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见证者。这些俑的眼睛细长,高鼻梁连腮胡,头发束于脑后折向前成髻,呈现出典型的海外男性家奴造型。
1. 古代的人俑灯起源于战国中晚期,盛行于秦、西汉,直至东汉时期。2. 这些灯具大多采用铜材料制作,也有部分是陶制品。3. 在汉代的灯具中,人俑灯占据了重要的比例,其设计均以人物持灯的形象出现。4. 人俑的形象有男性也有女性,持灯的方式各异,很少有重复的设计。5. 其中,“长信宫灯”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