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享年”的用法还有一定的年龄要求,大部分主要是指代50岁以上的老人去世,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也不再是年长者的专有代名词。有“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之称的袁隆平院士,因病逝世时,新闻媒体单位在报道中便写道“享年91岁”。一方面,是因为袁隆平院士有一定年岁,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对于...
一个“享”字用的真是很微妙,享年可以理解为享受在世的年数,意味着一个人生活的富足。所以,享年一词常常用在在生前有成就的人身上,有“得到”的意思,寓意着如意、满足、有成就、德高望重,一般用在老者身上居多。比如我们熟悉的袁隆平,他生前研究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上亿人的温饱问题,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
在使用享年和终年两个词时,其实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判断维度,就是这位死者与使用者的情感关系有多亲近。具体来说,如果死者是使用者的亲人、长辈或者关系极为密切的知心好友,那么通常会优先使用享年。这是因为享年一词表达了使用者对死者的哀思、惋惜之情,以及一种亲近肃穆的情绪。所以用于亲人、知心好友通常很合适。...
“同样是描述去世,‘享年’和‘终年’这两个词汇有着微妙的区别。” 老人缓缓地说,“用错了,不仅会引起误解,甚至会让人笑话。”他继续道:“‘享年’一词通常用来表示某人在一生中所享受的岁数,它带有一种对逝者生命的肯定和尊重。比如说,‘享年80岁’暗示着这个人过了一个长而充实的生命。”“而‘终年...
虽然他的功绩足以使用“享年”一词,但考虑到左权将军生前殚精竭虑、祖国山河破碎,实在是称不上“享”。所以,目前看到描述左权将军的文章多数使用“时年”、“年仅”等说法。“享年”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用法,就是指一个王朝统治的年限。也就是王朝的“寿命”。比如《隋书·艺术传·庾季才》中:“昔周武王以...
如果说是一些年轻的人去世了,那可千万不能用这两个字,因为这两个字指的是一些寿命超过70岁的老者,在那个年代,能够存活到70岁以上的人非常的少,所以才会用“享年”这两个字来形容他们的去世。古人在提到这个词的时候,会把这个词和祈福两个字联系到一起,同时也会带着一份最真挚的虔诚,而且在那个时候,...
从这点来讲,“终年”与“享年”这两个词语的使用,应该予以重视和辨别。中国文化的生死观,对国人追思祭文的用词影响 “终年”与“享年”这两个词语,多出现在祭文、讣闻等关于离世死亡的文字中,因此在词语使用环境和使用用途里,带有着中国文化对人生死的理解和观念。其遣词用句在礼教严格的封建社会是非常严肃的...
两个词表面上的区别是:享年,一般是用来描述年龄较大的人去世,意为这个人活了多少年,这么多年就是享年。千万不要把这个词用在小孩子逝者身上,会造人耻笑的。终年,没有前者那么严格的年龄限制,适用范围更广泛。两者不知道用什么的时候,就选择用终年。仔细观察媒体报道,却会发现更深层的区别:袁隆平爷爷去世,...
总而言之,此时的享年不仅可以对已经离世的人使用,对在世的人也是可以使用的。通常来说,使用享年一词,可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敬和美好的祝愿。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变化之后,享年一词逐渐成为在讣告中表示逝世者年龄的专用名词。据历史记载,这种变化起源于六朝时期。因为历史因素的影响,六朝时期的人们开始为逝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