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赛亚 亨德尔 名词解释弥赛亚(Messiah)是犹太教和基督教对“受膏者”的称呼,指上帝敷以圣膏而派其降世的救主。在《旧约·以赛亚书》中“弥赛亚”是用于称呼将带领以色列人从亡国之悲中复国的救世主。 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是德国巴洛克音乐作曲家,18世纪英国音乐界的重量级人物,19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曲家...
乔治二世还规定:每年只在春天演奏一次《弥赛亚》,而且只能由亨德尔本人亲自指挥,直到亨德尔去世。迄今,《弥赛亚》可以说是世界上被演唱次数最多的清唱剧。我读研究生时遇到一位老教授,英语好得不得了,是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的,他告诉我他们读书时就要唱《弥赛亚》。后来他去牛棚了,是靠着《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的...
1742年4月13日,《弥赛亚》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751年,亨德尔双目失明,但他仍坚持亲自指挥演奏《弥赛亚》。1759年4月6日,在科文特皇家歌剧院举行的《弥赛亚》第56场演出中,已经74岁高龄的亨德尔,支撑着生命中最后的力量,亲自指挥演出并弹奏风琴。当终曲《阿门颂》结束时,他已经体力不支倒在了...
《弥赛亚》是亨德尔最为著名的清唱剧作品,展现了,充分展现了巴洛克音乐的宏伟壮丽。 “我想我确实看到了整个天堂就在我面前, 还有伟大的上帝本人。” —亨德尔在创作《弥赛亚》时曾这样兴奋地说道。 《弥赛亚》是亨德尔于1741年创作的第六部英文清唱剧。脚本作者是查尔斯·詹宁斯 (Charles Jennens)。作品以《圣经》和...
《亨德尔:弥赛亚》自1742年问世以来就盛演不衰,是有史以来的清唱剧之最。巴洛克大师亨德尔在创作本剧时曾狂呼:《我见到了上帝》,而英王乔治三世在聆赏《哈利路亚》大合唱时深受感动起立肃听更传为一段乐坛佳话。 马里纳的指挥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线条清纯明晰,广受普通听众欢迎。 “弥赛亚”是救世主的意思。亨...
此后,《弥赛亚》的所有收入都被亨德尔捐献给了慈善机构。正当亨德尔重获力量时,命运又折磨起他。剧院再次破产,逼债的人又来了。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双腿经常痉挛,双臂慢慢僵硬。1751年,66岁的他双目失明,但仍坚持创作,孜孜不倦。尽管有众多声名远扬的作品,可他从不骄傲自满,一心严格要求自己,潜心创作。在...
弥赛亚的意思是上帝的儿子,或者救赎者。耶稣基督正是弥赛亚。看着亨德尔的创作过程,才知道伟大乐曲背后诞生的故事。亨德尔带病创作了三周,把自己关了整整三周,音乐的灵感不断喷发,完成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奇迹。看似简单的一个词汇背后都汇聚了亨德尔的心血和热爱。而亨德尔所缺三周来的觉只花了十几个钟头来补觉。
贝多芬曾说过:“亨德尔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我极愿跪在他的墓前。” 1741年8月21日,亨德尔,这位落魄的作曲家,在一首诗中找到了灵感,创作出了不朽之作《弥赛亚》。亨德尔是德国人,却在英国成名。由于英德之间的政治漩涡,他身居异国,遭受排挤。他的剧院营业萧条,债台高筑,甚至突患中风,右半身瘫痪。医生...
亨德尔和《弥赛亚》 1685年2月23日,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1685-1759)出生在德国中部的哈雷镇。与他伟大的同龄人巴赫不同的是,他的家庭并没有多少音乐气息:父亲是一个理发师兼外科医生,认为音乐是卑贱的职业(在当时的保护人制度下,音乐家只能算是有技艺的仆人)。但天生喜爱音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