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会穴,经穴分类名。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交会通过的穴位。出《针灸甲乙经》。这类穴位大多分布在头面和躯干部。一般阳经与阳经相交,阴经与阴经相交。经脉之间的交叉会合,可使脉气互通,故交叉穴的治疗作用较广,为临床所常选用,如三阴交为脾、肝、肾三经所交,能治疗脾经、肝经和肾经的病证。
八脉交会穴又叫交经八穴,其称谓首见于宋子华《流经八穴》,此书已亡佚,其内容被窦汉卿收集在《针经指南》中,故有人称之为“窦氏八穴”。书中窦氏论述了八穴的起源、位置、归经、取穴、主治病证举例和上下固定随症配穴法,虽未明确指出某穴通某脉,但已认识到八穴与奇经八脉是有联系的。此后,明代刘纯...
交会穴 交会穴是指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会合处的腧穴,多分布于躯干部。 全身交会穴很多,交会穴不但治本经病,还能治所交会经脉的病症。如中极、关元是任脉穴位,又与足三阴经交会,因此这两穴既可以治任脉病,又可治足三阴经疾病。大椎是督脉经穴,又与手足三阳经交会,因此,它既可以治疗督脉病,又治诸阳经引起的全身...
刺激这八穴,既能调治十二经络上的病症,又能调治八脉上的病症,在治病效果上能起到更全面的作用,可以说是一穴通两经,一穴治多病,中医称之为“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治疗的病症十分广泛。针灸名著《针经指南》中记载:八脉交会穴能治二百一十三症,这些所主之症,就...
交会穴,乃指两经以上之经脉相互交会或会合之处的腧穴。此类腧穴犹如人脉交汇的枢纽,在人体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它们的分布广泛,多位于头面、躯干部位,恰似天地间的星辰,各据一方,却又相互辉映。在人体错综复杂的经脉网络中,交会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经脉间信息交流的桥梁,也是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的关键...
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总结了八脉交会穴的治疗范围:“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此处之阳跷是指通于阳跷脉的申脉穴,阳维是指通于阳维脉的外关穴,督是指通于督脉的后溪穴,带是指通于带脉的足临泣穴,此四穴偏于治疗在表的外经病,如肩背腰腿疾患。而...
特定穴是现代人归纳总结出的十大类具有特殊作用和特定名称的穴位,有五输穴、原穴、络穴、募穴、背俞穴、郄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其中后三类名称相似,但在理论上却有不同之处。 八会穴是人体八种器官组织之气会聚的穴位,八脉交会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互交通之穴,这两类特定穴各自...
八脉交会穴,经穴分类名。见《针经指南》。又称流注八穴、交经八穴等。是四肢上与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即脾经的公孙(通冲脉),心包经的内关(通阴维脉),小肠经的后溪(通督脉),膀胱经的申脉(通阳蹻脉),胆经的足临泣(通带脉),三焦经的外关(通阳维脉),肺经的列缺(通任脉),肾经的照海(通阴蹻脉...
八脉交会穴中的“八脉“指的时奇经八脉,交会穴是指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会和处的穴位,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在四肢部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多分布于腕踝关节上下。包括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的穴位通冲脉,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通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