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霸,政之名,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咏叹春秋五霸于德正 春秋五霸先后顺序 春秋五霸40集全免费 五代十国为什么最...
孔子在编订的《春秋》中提到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但是孔子是公元前479年去世的,而越王勾践称霸的事情是在公元前494年之后的事情,因此孔子是不可能将勾践放入霸主之中的。由于第一种说法出现于春秋中期,没有考虑到吴越争霸的历史,因而其说服力也非常有限。例如,宋襄公虽然意图称霸...
清朝书籍《鲒崎亭集外编》记载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民国书籍《辞通》记载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种说法,是因为在春秋称霸的君主远不止五位,光晋国就维持了百年之久的霸业,晋文公称霸后历经了晋襄公续霸、晋景公失...
1.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三子,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年在位43年。在鲍叔牙辅助下即位,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齐国强盛。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晚年任用小人,致使齐国内乱,死后67天才被发现。2.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晋献公之子,公元前636...
事实上,“春秋五霸”是有多种排法的,不过主流的有两种。第一种,按照孔子和孟子的说法,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只得一提的是,唐司马贞撰写《史记索隐》,认可了这种说法。第二种,按照墨子和荀子的说法,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至于其他排法...
春秋五霸指的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这五大霸主。春秋时期,周室天子权力逐渐衰弱,而一些势力庞大的诸侯国已经开始卷入你争我夺的战争之中,都想要成为这天下霸主。而所谓的春秋五霸,就是在诸侯国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春秋霸主。
秦穆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国第九位国君,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是秦国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一位国君,前659年即位,为求将来做霸主,秦穆公主动拉拢当时实力强大的晋国并向晋献公提亲,结成了秦晋之好。秦穆公是一个有大志的人,所以他的一生也是比较辉煌的。秦穆公十五年(前645年),秦穆公打败来犯的...
春秋五霸的不同文献有不同的记载,具体如下:《墨子》和《荀子》的记载。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而《孟子》的记载。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战国七雄通常指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春秋时期“五霸”春秋五霸是指在春秋时期,五个实力强大的诸侯...
一、春秋五霸之概念解读 春秋五霸,作为东周春秋时期五个诸侯国之长的总称,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说法最早见于《左传》,用来描述春秋时实力最为强盛的诸侯,常与战国七雄并列。“霸” 原作 “伯”,意为诸侯之长,能把持天子政令,召集会盟,地位显赫。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弱,诸侯国势力兴起,天子虽...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五霸”是指?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春秋五霸。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 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