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重午、午日、夏节...
五月五日节,就具有十分鲜明的顺天应时、辅赞时节的文化内涵,五月五日的不少活动是与《月令》的安排相吻合,是与五月五日时的气候、物候、阴阳关系等相适应的。 重视伦理,崇尚忠孝。“忠”与“孝”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具有特殊地位的两个范畴,中国古人在五月五日中所使用的节物、从事...
系五彩绳的习俗可追溯到汉代。《风俗通》中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五彩绳系法多样,儿童一般系于臂膀手腕上,这种系法《风俗通》中便有记载:“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成年男子羞于系于手腕,故他们戴的时候通常系于脚...
建议了解。这个五月五指的就是农历的五月初五,说的其实就是端午节的当天,五黄三白过端午,意思就是要吃5种黄色的食物还有3种白色的食物,那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因为地区的差异,可能会出现不太一样的情况,不过大抵上还是差不多的,接下...
民间之所以有端午节是“毒日”的说法,是因为端午节在夏至前后,这个时候由于雨水变得非常多,所以极其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民间甚至还有“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的说法,就是说农历五月五日的雨水,极其容易引发大水洪涝。所以人们宁愿在端午时节旱一点,也不希望这一天有太大的雨水降临。再有便是这个时节,天气开始变得...
按照《易经》乾卦中第五爻的说法,这一天便是“飞龙在天”之日。也是最吉祥之日。 在这样的吉祥之日中,老祖宗也有很多的讲究,比如说很多地方都有“吃五黄,悬五瑞”的风俗。 所谓吃五黄,民间有“五月五,五黄三白过端午”的说法,这里的五黄,指的便是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及雄黄酒五种。而所谓的三白,说...
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这一天五毒出没,瘟疫横行,往往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 人们在这天包粽子,赛龙舟,插艾草,饮雄黄酒,系五彩缕。 这些习俗传承至今,蕴含的精神也该被子孙后代铭记。 一、避五毒 端午前后,温度高、湿度大,是各类毒虫繁衍出没的时节。 所以要加强防护,以免受到伤害。
五月五日端午节来源于屈原投江的故事。在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听到了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他虽然有心报国,但是也无法挽救这一局面了,于是屈原选择了以死明志,毅然决然的写下绝笔诗《怀沙》之后,便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的百姓听闻此事,...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欧阳修《渔家傲》 端午由来 五月五,忆端午,又是一年端午至。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