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摄论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名数)无着菩萨摄集一切大乘之要义而作论,名摄大乘论。天亲无性二菩萨作释论而通其义,梁真谛,唐玄奘,各翻译之,故有五名。一无着摄论,后魏佛陀扇多译,二卷,名曰摄大乘论,陈真谛译,三卷,亦名摄大乘论,唐玄奘译,三卷,名摄大乘论本。天亲摄论,又名世亲摄论。天亲菩萨,...
离五相具体如下:1、一离无作意故,离外道我执处故。2、离过有寻有伺地故,远离未见真如菩萨分别处故。3、离想受灭寂静故,远离生死涅槃二边处故。4、离色自性故,远离唯断烦恼障生喜足处故。5、离于真义异计度故,远离不顾有情利益安乐住无余依涅槃界处故。摄大乘论是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
后北周武帝毁灭佛法,避地江南,从法泰谘受《摄论玄义》。后仍回徐州,盛弘《摄论》,著有《摄论疏》、《九识玄义》等,为时人所宗。 但北方正宗的摄论师实为地论学者昙迁。昙迁(542—607),博陵饶阳人,早年从慧光的弟子昙遵受学,后来隐居林虑山,精研《华严》、《十地》、《维摩》、《楞伽》、《地持》、《...
【摄论】购买第一台相机前要考虑的五件事 2015-02-02摄影之友 Gina Milicia是一名拥有25年从业经验的专业摄影师,她拍摄过许多世界上最知名的人,包括皇室、亿万富翁和一线明星。除了拍照和环游世界以外,Gina还在经营她的摄影工作坊和私人摄影课程。你可以登陆她的网站,下载她的免费电子书《终极人像及后期制作》或查...
第五节 摄论学派的思想 从真谛圆寂之后至隋唐之际,《摄论》之学的弘扬,如火如荼。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高僧大德,著述也异常丰富,法脉传承枝繁叶茂。可惜,现存的思想资料非常有限,仅有道基、道奘、灵润三人的学说因被引用而保存下来一些梗概。下文依据现存的文献资料,吸收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摄论学派的佛教思想...
翻译不同。故通名五摄论也。一无著摄论谓无著菩萨造大摄论。三卷成文。是为无著摄论。二天亲摄论谓天亲菩萨。因无著菩萨造大乘摄论。复造论释。申明论议。名大乘摄论释。一十五卷成文。是为天亲摄论。三无性摄论谓无性菩萨。因无著摄论。亦造论释。申通其义。为摄大乘论释。十卷成文。是为无性摄...
佛学大词典 对“五摄论”解释如下:【五摄论】 摄论,即摄大乘论,谓收摄一切大乘圣教法门要义,集而辨之。据法宝标目载,此论乃无着菩萨所造,天亲(世亲)、无性二菩萨各作论释,申通其义,梁朝真谛、唐代玄奘二法师翻译不同,故通称五摄论。即:(一)无着摄论,谓无着菩萨造大乘摄论,凡...
关于北朝流行的佛教学说,有由南朝传入的,如《毗昙》、《成实》、《摄论》乃至《涅槃》各家之说;也有由北地传出的,如《地论》、四论、《四分律》学,乃至以实修为主的禅法及净土教等。 一、毗昙师 相当于南朝的齐、梁时代,北地毗昙的讲习始盛,著名的学者有安、游(智游)、荣三师,其师承均不明,但北齐名...
【五摄论】 [出法宝标目] 摄论者。即摄大乘论也。谓收摄一切大乘圣教法门要义。集而辨之也。此论乃无著菩萨所造。天亲无性二菩萨各作论释。申通其义。梁真谛。唐玄奘二法师。翻译不同。故通名五摄论也。一无著摄论谓无著菩萨造大摄论。三卷成文。是为无著摄论。二天亲摄论谓天亲菩萨。因无著菩萨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