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噎丸 【别名】食茱萸丸(《普济方》卷二O五)。 【处方】干姜蜀椒食茱萸桂心人参各37.5克细辛白术橘皮各45克茯苓附子各30克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行气开结。治胸中久寒,呕逆逆气,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不知,渐加至10丸,温酒送下,日三次...
五噎丸 A+医学百科>> 五噎丸 【别名】食茱萸丸(《普济方》卷二O五)。 【处方】干姜蜀椒食茱萸桂心人参各37.5克细辛白术橘皮各45克茯苓附子各30克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行气开结。治胸中久寒,呕逆逆气,饮食不下。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五噎丸 异 名食茱萸丸(《普济方》卷二O五)。 组 成干姜 蜀椒 食茱萸 桂心 人参各37.5克 细辛 白术 橘皮各45克 茯苓 附子各30克 制 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每服3丸,不知,渐加至10丸,温酒送下,日三次。
名称:五噎丸 别名:食茱萸丸(《普济方》卷二O五)。 处方:干姜蜀椒食茱萸桂心人参各37.5克细辛白术橘皮各45克茯苓附子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行气开结。治胸中久寒,呕逆逆气,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丸,不知,渐加至10丸,温酒送下,日三次。
五噎丸條目介紹中藥五噎丸的功效與作用,五噎丸的配方製法,五噎丸的用法用量等。【別名】 食茱萸丸(《普濟方》卷二O五)。 【處方】 乾薑 蜀椒 食茱萸 桂心 人蔘各37.5克 細辛 白朮 橘皮各4...
五种噎气。 方剂释义 《千金方衍义》:方中乌头开风寒湿痹,即五噎丸中川椒之变;半夏祛痰湿,即白术之变;枳实助脾健运,即橘皮之变;芍药益气利小便,即茯苓之变;紫菀润肺散结气,即五膈丸中麦冬之变;小草通肾气,即远志之变,取其利窍去湿,故以防风佐之;其间姜、辛、萸、桂、...
每服3丸,酒送下,1日2次。不知渐增。 加工制药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五噎丸首取姜、萸温散胃气于中,椒、姜开发肺气于上,桂、附收摄肾气于下,则参、苓、术、橘得诸辛温鼓舞之力,何惮气嘻不除,并可预杜隔塞之患。
上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三。不止,稍加至十丸。 又方 治五种之气皆令人噎方。 人参半夏桂心防风(一作防葵)小草附子 细辛甘草(各二两)紫菀干姜 食茱萸 芍药 乌头(各六分)枳实(三两) 上十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不止,加至十五丸。乌头与半夏相反,但去一味合之。
五噎丸;出处:《外台》卷八引《古今录验》。;功效:胸中久寒,呕逆,逆气,食饮不下,结气不消。气噎、忧噎、劳噎、食噎、思噎。气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胁苦痛;忧噎者,天阴苦厥逆,心下悸动,手足逆冷;劳噎者,苦气隔,胁下支满,胸中填塞,令手足逆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