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黄耆,亦称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其学名Astragalus yunnanensis Franch.,最早由Franch.于1889年在其著作《Pl. Delav.》中首次描述。1912年,Simps.在《Not. Roy. Bot. Gard. Edinb.》中对这一物种进行了详细说明。1915年,Hand. -Mazz.在《Symb. Sin.》中对云南黄耆也进行了描述。1929年,...
云南黄耆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粗壮,地上茎较为短缩。其叶为羽状复叶,基生,形成近莲座状排列,含有11到27片小叶,长度在6到15厘米之间。叶柄长1到3厘米,连同叶轴散生白色细柔毛。托叶为卵状披针形,长8到11毫米,下面及边缘散生白色细柔毛。小叶为卵形或近圆形,长度4到10毫米,宽度4到7...
云南黄耆(学名:Astragalus yunnanensis)为豆科黄芪属的植物。产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生于海拔3000-4300米的山坡或草原上。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云南黄耆 拉丁学名 Astragalus yunnanensis Franch.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云南黄耆(学名:Astragalus yunnanensis Franch.)多年生草。茎短缩或不明显。托叶离生。花黄色、淡黄色、红色、紫红色或青紫色,常下垂,组成一边向的总状花序。荚果果瓣膜质,狭卵形,具果颈,1室。果颈与萼筒近等长。花期7月。生于海拔3000-4300米的山坡或草原上。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云南及西藏。
云南黄耆的好处和作用 补气固表,利尿,敛疮收肌。 云南黄耆主治 主治培根病,腹水,虚性水肿,腹痛,脾食积,肺炎等《滇省志》。内服:煎汤,15~25g。 云南黄耆药用部位 来源于蝶形花科黄耆属云南黄耆的根入药。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地上茎短缩。羽状复叶基生,近莲座状,有11-27片小叶,长6-15cm;托叶离生,卵状披针形...
灰毛云南黄耆(学名:Astragalus yunnanensis subsp. incanus (E. Peter) Podlech & L. R. Xu)是豆科黄耆属植物。小叶两面密被灰白色柔毛。(概述图参考来源:)形态特征 灰毛云南黄耆与康定黄耆不同处在于小叶两面密被灰白色柔毛。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北部)。生于海拔4000-4300米的山坡上。